说到太湖,几乎是家喻户晓。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南岸是浙江省,浙江湖州的得名既源于太湖,水域面积233多平方公里。
太湖处在长三江地区的平原地带。就古代地势而言,太湖东北为南京,北有常州,东北有苏州,西有芜湖、宣城,南有杭州、宁波,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个作为湖泊的太湖,而是讲也称为太湖的一个地方,不是湖泊,而是县。这个太湖县在哪呢?咱们打开安徽省地图,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西)北岸有名城安庆,也就是安徽省前省会。安庆主城区的正西方向有一条皖河,安徽省简称“皖”,就和皖水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咱们沿皖河向西一直走,就到了太湖县城。太湖县面积约2040平方公里,县境略成不规则的长方形,其西北和东南略延长。太湖县位于著名的大别山之南,其境北以山地为主,南以平原为主,花亭湖就在太湖县城西北不远。
作为湖泊的太湖与作为县城的太湖,两者相距约有三百多公里。很多人会以为太湖县与太湖(湖泊,下同)的命名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不是这样,太湖县的命名还真与太湖有关,当然,此太湖非彼太湖。在古代,今太湖县城西南方向有一个湖泊就叫太湖,此太湖聚县西的一些溪水汇而成湖,出望江县入于长江。不过此太湖早就不存在了,明清时人就已经不能坐船在此太湖上夜饮望月了。有一点需要说明,古代的“太”字和“大”字有时是可以通用的,比如著名年号太和,有时就写成“大和”。太湖县西的这个太湖,就是当地的一个大湖。有意思的是,苏浙交界的太湖有时也称为五湖(五湖四海的五湖),而太湖县也曾经有五湖。太湖县的五湖称为大湖、小湖、仰天湖、黄里诸湖、陆钟湖。不过沧海桑田,千百年下来,四湖已找不到了,只有(明朝时)太湖县城东约四十里处有一个小池,古人就怀疑此既是小湖的残迹。
太湖县从汉至南朝宋一直隶属皖县,直到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才设太湖左县,县治和今天的太湖县城差不多,由晋熙郡(治今潜山)管辖。之所以命名为太湖县,就因为其境有太湖(非苏浙之太湖)。在此年之前,南朝宋大致上依然保护着开创者
刘裕(宋武帝)驾崩时保留的疆域。南朝宋北界至黄河,然后向西延伸至河南省中部(不包括洛阳)至秦岭以南地区。南朝宋国都在今江苏南京,距离与北魏的边界非常遥,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晋熙郡(太湖县)之于南京的防守意义不算特别大。不过如果把目光放在南朝宋国内,太湖县的防守意义就突显起来。为何?因为荆州。
从东晋至南朝宋、齐、梁,荆州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谁控制荆州就等于控制大半个南朝。一旦控制荆州者反叛朝廷,一般都是顺长江东下进攻南京。晋熙(太湖县)正好卡在荆州兵东进的必经之路上,控制住晋熙(太湖县),就能有效阻止荆州兵。如果让荆州兵突破晋熙(太湖县),距离南京已经没多远了,朝廷的压力就大了。
太湖县的名字一直叫到了隋文帝灭南朝陈,改太湖县名为晋熙县,隶属于熙州。不过到了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恢复太湖县之名。
太湖县界于安徽省安庆市与湖北省黄冈市之间,正南方向过了长江是作为重镇的江西九江,与隶属于黄冈市的英山县接壤。如果再把范围扩大,可以说太湖县界于安徽省会合肥、旧省会安庆、江西九江、湖北省省会武汉(以东为黄冈、鄂州、黄石),安徽六安之间,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从安徽合肥至江西九江之间有一条铁路,称为合九铁路,是联系皖中与赣北并连接鄂东、皖南的重要铁路,太湖县就在合九铁路上。
太湖县可以经合九铁路北上至合肥再东至长三角,也可以经合九铁路南下九江再入江西,交通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