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塑料、动植物激素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构成了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但是这些物质很多都会成为环境激素,同时外源面源污染中也含有大量的环境激素,通过农业灌溉和换水等方式也会进入农业生产体系。加大环境激素的检测和防护是农业生产健康的保证。
环境激素是指影响和扰乱生物内分泌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总称。主要是以DDT为代表的剧毒农药及化学合成洗涤剂、防腐剂;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及其分解物;以重油、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制品及其分解物。环境激素对生物生殖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引起生殖系统病变。农用物资占环境激素的80%左右。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的使用,保证人类社会食物安全。用培育地力、控释肥料提高粮食生产,用植物保健药替代农药,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防病、*虫、除草,扩大生物防治领域,建立环境保护型农业。
环境激素又名内分泌干扰物,简称EDC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是一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物质,通过模仿人体激素的作用,特别是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诱发、阻断或改变信号的传递,激活或抑制内分泌控制系统,进而对生长发育、生殖和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关于环境激素的分布、归趋、去除及健康风险评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1]。2013年12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报告概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建议提高检测能力和降低人体暴露风险[2]。2012年5月欧盟环境署(EEA)发布1996-2011年间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野生生物、人类及其所处环境影响的综述报告,指出近40%的男性存在生殖障碍,一些野生动物存在的发育和生殖障碍与内分泌功能损伤有关,尤其是在大量使用化学品混合物的日常场所附近,受EDCs影响更。2011年美国环保署将134种物质(其中绝大多数为农药)列入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优先目录。随着全球学者对内分泌干扰物及对其人体健康影响的持续关注,基于最新的科学数据,相关的管理政策措施急需制定从而保护公众健康。
环境激素的种类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在超过85000中人工合成物质中,有近千种可能属于内分泌干扰物。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展环境激素筛查甄别、安全评估及管理规范工作,相关机构组织尚无统一的名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发现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表1列举了代表性的环境激素及其应用领域。
表1. 部分已知的环境激素及其应用
应用 | 代表性环境激素 |
农药 | 氯丹、阿特拉津、毒死蜱、草甘膦、DDT、毒*芬、乙草胺等 |
婴儿产品 | 镉、汞、砷、铀铅、邻苯二甲酸盐等 |
电器 | 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多氯联苯等 |
药品及个人护肤品 | 壬基酚、氧苯酮、十六烷基硫酸钠、雌二醇等 |
消毒剂 | 三氯生 |
纺织品 | 全氟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盐) |
食品包装材料 | 双酚A、羟基苯甲酸酯类、苯酚、丁基羟基苯甲醚等 |
其他 | 二噁英、天然植物碱等 |
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中违规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其含有的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即属于环境激素。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风波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长期摄入过量DEHP和DBP,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人体暴露途径
近年来,环境激素在人体血液、脂肪、尿液及其他组织中被普遍检出,折射出环境激素可通过饮食、水、皮肤接触及大气进入人体。由于环境激素一般具有比较强的脂溶性,因而容易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例如,在*期间,孕妇身体脂肪中贮存的化学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发育,同时母乳喂养也具有相似传递效应。表2列举了人体暴露环境激素的几种主要途径。
表2. 人体暴露环境激素的主要途径
暴露途径 | 环境激素来源 |
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 | 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的食物、土壤或地下水、食品包装材料的渗透 |
皮肤或呼吸接触 | 阻燃剂处理的家具、家庭农业用*虫剂 |
静脉注射 | 静脉注射管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 |
皮肤防护 | 化妆品、防晒产品、消毒剂 |
胎盘生物转移 | 产妇体内转移(胎盘或母乳喂养) |
可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有如下一些种类:
1. 农药
⑴ 除草剂: 甲草胺、*草强、莠去津、草克净、除草醚、氟乐灵、2,4-D、2,4,5-T、杜邦326、草达灭、甲氟吡啶氧酚丙酸丁酯。
⑵ *真菌剂:苯菌灵、多菌灵、六氯苯、烯菌酮、代锰锌、代森锰锌、硫脲乙烯、嘧啶甲醇族、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⑶ *虫剂: 林丹(β-666)、氯丹、硫丹、三嗪、甲萘威、开乐散、狄氏剂、异狄氏剂、DDT及代谢产物、七氯和H-环氧化物、灭多虫、甲氧氯、灭蚁灵、对硫磷、氧氯丹、毒*酚、合成除虫菊酯。
⑷ *线虫剂: 滴灭威、呋喃丹、二溴氯丙烷(DBCP)。
2. 工业化合物
⑴ 重金属: 铅、镉、汞。
⑵ 树脂原料: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苯乙烯、双酚-A、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双(2-乙基己基)己二酸盐、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盐。
⑶ 药物: 他莫昔芬、己烯雌酚、溴萘酚、壬苯醇醚-9-壬基酚。
⑷ 绝缘油: 多氯联苯、阿罗可罗-1254、派兰诺油。
⑸ 界面活性剂: 壬基酚、tergitolNP40、Tergitol。
⑹ 其他: 二恶英[ 主要指2,3,7,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TCCD)]、五氯酚、三丁基锡、四氯联苯、多溴联苯、邻苯二甲酸盐、喷达曼萨林、二己基邻苯二甲酸盐、3-t-丁基-4-羟基甲醚、羟氟硝丁酰胺等。
3. 植物雌激素: 拟雌内酯、芒柄花黄素等。
环境激素的危害
有关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数据有限,缺乏能够确认其与健康效应之间足够证据,目前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来源于动物或体外实验研究[5] 。
神经系统疾病
众多公共健康研究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环境激素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导致行为障碍,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等,在美国,每6个儿童至少一个被诊断出神经系统疾病。
肥胖和糖代谢紊乱
尽管饮食和缺乏锻炼能导致肥胖,实验室动物数据显示环境激素如三丁基锡,能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控制人体代谢、能量平衡和胃口引发肥胖,从而提高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生殖系统
环境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月经功能、妊娠、新生儿不良情况,男性雌性化、精子数目减少乃至无精、睾丸肿瘤、性欲降低和不育症等。
免疫系统
激素系统与免疫系统往往协同作用,动物和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环境激素也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认知障碍、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孤独症等。
环境激素的检测
环境激素涉及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检测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仪器分析,塑化剂、二噁英、多氯联苯、溴代阻燃剂、农药类等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全氟化合物、雌激素、烷基酚等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于环境激素的筛查多采用高分辨质谱等,同时也与生物方法相结合,例如受体结合实验、细胞增殖分析、免疫分析等。
过去3年,胡建英作了一项大胆的研究。身为北京大学[微博]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的她带领团队,对一百多位正常妇女和一百多位已确定流产妇女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进行跟踪观察,以分析该物质是否会对妇女流产产生影响。
调查发现,流产妇女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很高,基本是正常妇女的2~4倍,其中邻苯二甲酸乙酯(属于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类物质)含量最高能达到322ug/g,是正常值15.65ug/g的20倍。
胡建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妇女流产与邻苯二甲酸酯存在很大关系,“这也再次证明了环境激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刘昕委员表示,长期以来农田耕地农用地膜、塑料大棚的广泛使用及废弃农用薄膜、垃圾袋泛滥成灾,在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并在土壤、沉积物中累积。未经处理的城市和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进入江、河、湖泊和农田,在经历城市地表(表层土壤?道路)和建筑物顶的雨水冲刷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等过程之后,成为城区湖泊塑化剂等环境激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1011/203338.shtml
http://news.ifeng.com/a/20160305/47704481_0.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8e59d0101a1dk.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921/104923303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