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夹杂了不少汉字,甚至很多人名和词汇就是直接从日语中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如东京、京都、大阪、菅义伟等,但我们也只是把字拿过来了,读法却未必非常清楚。在日语中汉字的读法,与汉语的读法是有很大差别的。今天就来简单聊聊日语中汉字的读法。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对这个问题就了然于胸了。
简单说,日语中汉字的地方有两种,一种是音读,一种是训读。什么是音读和训读呢?音读,就是模仿汉字本来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即汉字传过去的时候,当时的日本人所听到的中国人的发音,于是他们也模仿这种读音。由于日文假名是拼音文字,于是就用假名来记录这些发音,它们才得以流传到现在。注意,音读的音模仿的古代汉字的音,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汉字的发音有些像,但不完全相同,有的字差别很大,根本听不出来。相同或相似的,如山,日文读san(さん),天,日文ten(てん),等等,完全不同的,如乐字,汉语中是多音字,相对应的,日语中也有两个读音,gaku(がく)对应yue的读音,raku(らく)对应le的读音,但这两个读音跟汉语差别都很大,就是后面多了个音节ku。日语中很多这样的读法,就是一个字读两个音节,还有如一,读作ichi(いち),別,读作betru(べ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字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入声字,所谓入声字,就是有辅音韵尾的字,只是辅音韵尾比较急促,基本上听不出来,比如一,古汉语中大致读音是it,尾音t是发不出来的,只是用舌头顶一下上牙齿,准备发t音但不发出来,但日语中没有这种特殊的发音,让他说的话,直接就把t发出来了,并且又给t配了个元音,所以一的发音就变成了いち两个音节。含有作为欢乐的乐,也是入声字,古代的读音大致是lok,到日语中就变成了loku了。中国古代的入声字有三种,即分别以p、t、k结尾的字,到日语中这些结尾就分别变成了u、ti(或tu)、ku这类发音了,这种对应是很有规律的,所以,懂了入声字,对于日语汉字的学习很有帮助,相反,学习了日语汉字,也有助于了解入声字和古代汉语的发音。
日语汉字的另一种发音就是训读。训读,简单说,就是用日本本民族的语言去对应汉字,它实际上是一种翻译。例如在日本的民族语言中,山叫做yama(やま),但在书写时不写成やま,而是写成汉字的“山”,但读的时候仍然读作やま,所以やま就成了山这个汉字的训读音。可以作个比喻,就像英国人把汉字“山”引进了英语,但他们却把“山”字读作mountain一样。再比如,道路的道,音读是doo(どう),跟现代汉语道字的读音基本相同,而训读则是miti(みち),这个就是日本人固有的读音。训读主要出现在单个事物或动词等上面,例如走る这个词,在日语中是跑的意思,它读作haxiru(はしる),就是训读,为什么后面还带个る尾巴呢?这是因为日语的动词大部分都带有る这个尾巴,如果光秃秃地写成汉字“走”,看不到这个尾巴,显示不出来它的词性,加上这个尾巴,就显示出它是动词。但不管是否显示,它的读音はしる是不会变的。当然,训读的本质是借用汉字表意,日本人也完全可以把走改成跑,写作“跑る”,读音仍然不变,日语中这种换字的词汇不少。但由于日本民族固有语言是比较匮乏的,很多时候用汉字表达的意思没有固有语言对应,所以这些情况下也只有音读,没有训读。尤其是一些用汉字造的新词汇,更不可能有训读了,所以它们的发音都是音读。
日语汉字就以上两种读音。我们所熟悉的东京,在日语中读作tokyo,实际上就是东(to)和京(kyo)两个字的音读。但大阪不同,大阪读作oosaka,是训读,大这个意思在日本民族语言中读作oo,阪读作saka,所以大阪不是音读,如果按音读,大概可以读作daibann,但如果你这样读,日本人肯定听不懂。
再来说说日本首相菅义伟的读法。经查询,菅义伟读作sugayosihide(すがよしひで),很明显是一种训读,菅读作すが,义读作よし,伟读作ひで。菅大概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在日语中读作すが,或すげ。义在汉语中是义气的意思,但在日语中没有表示这个意义的词,于是只能用最普通的表示好的词来读它,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哟西(よし)。伟读作ひで,经查字典,说ひで是日本男人常用的起名用词,意思自然是好的喽,所以选了伟这个字,当然也有写作英、秀等字的,其实读音都是ひ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