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定州焖子
定州焖子是河北定州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精选的瘦肉加些许肥肉,和山药粉和一起,用肉汤熬制,然后蒸熟。北方常说的焖子是驴肉火烧河间派的食物,皮冻状,佐食驴肉增加口感。定州焖子不是此类,它是一种肉类熟食。如果你是头一次见到焖子,看到那比常见的圆火腿还粗,还长的就会立马明白了,原来它其实就是一种肉食肠。历史文化定州焖子不仅今人爱吃,更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定州焖子形成于宋代,为曾任定州知州的文豪苏东坡所创。苏东坡在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十月,来到定州任知州。苏东坡到任前,定州周边的曲阳、望都、唐县、新乐、无极等县入夏以来一直无雨、大旱,到了秋季却又连雨成涝。一年两灾,灾情严重。苏东坡到任后,一面向皇帝写奏折要款救济百姓,同时亲自率人带粮食和肉等深入到各村赈济灾民。苏东坡每到一地,便为灾民煮粥煮肉。可灾民多,肉食少,为了让灾民都能吃到些肉,补补虚弱的身子,苏东坡望着煮肉的大锅想出了代替的办法。他命人用肉汤放稍许碎肉,再放进当地棱子面(荞麦面)熬制成块状,然后切块分给灾民。这样,有限的肉食能让更多的灾民食用。这种食物在赈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做法便也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称这用肉汤碎肉与棱子面或红薯淀粉及其它面熬制的食品为“焖子”。定州焖子香味独特、加工考究、色泽美观,外表油光、结构紧密、有弹性,切开后肉和淀粉红白相间,入口香、糯、滑,加热后食用口味更佳,是定州人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曾有定州人说:“在定州‘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爱吃焖子。”在广播剧《张寒晖》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张寒晖与地下党领导在定州开元塔下的小饭店秘密接头时,张口便要“四两老白干,半斤焖子,一根手掰肠”。定州焖子的做法原料:上等山药粉条1000克 山药粉芡500克肉茸200克 鸡蛋4个 姜末20克 葱花50克 精盐、胡椒粉、料酒、十三香、酱油、砂糖、鸡精、味精、化猪油、色拉油各适量。制法:1、山药粉条用温水泡软,再入沸水锅中煮至涨透后捞出,沥干水份;肉茸用少许色拉油、姜末、葱花炒熟后铲出。2、将山药粉条放盆中,磕入鸡蛋,用精盐、胡椒粉、料酒、十三香、砂糖、鸡精、味精调好味,再加入炒好的肉茸及山药粉芡拌和均匀,然后倒入抹有猪油的平底盘中铺平,上笼蒸约半小时,取出晾凉即成。操作要领:粉芡必须选用山药淀粉,成品吃起来才软香。如用其它原料如小麦淀粉、玉米淀粉等代替,不但口感差,而且烹制时容易散碎,不易成形。另外,加入山药淀粉的量也不宜太少。煮制山药粉条时,一定要煮软煮透,直至不吸水为止,否则做出来的柔软度有可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