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葫芦生在何地,人们都会将其作为水壶使用的情景非常普遍,具有世界广泛性。葫芦之所以能够作为水壶使用,有四大优点:一是易生,二是轻巧,三是实用,四是易于更换。总体而言,在世界各地,最古老的生活水器主要是葫芦、木器、椰子壳和竹筒等。在绝大多数种植葫芦的地区,人们都会优先使用葫芦作为简易水壶。
在我国,葫芦水壶的使用众所周知,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色,文字资料相当丰富,相关文物和标本更是枚不胜数。对世界性的葫芦水壶进行分类极其复杂和困难,但功能都是统一的。葫芦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化,伴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葫芦品种出现了杂交和变异,而选择哪种形状的葫芦作为水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和根据个人喜好而制作。东西方,热带、温带等不同区域的葫芦水壶都代表着不同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葫芦水壶的花样繁多,可谓“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
旧时,葫芦水壶作为一家人最重要的日常盛器,备受珍惜。每天,一户人家的饮水都存放在葫芦水壶里,人们用它从小溪和山泉中取水,也用它运送海水。山区的人家出门在外总会背着水葫芦,海边的渔民外出打鱼远航都会随身携带水葫芦,以保证淡水的供应补给。在电影《哑姑》中就有一个经典的水葫芦镜头。村里为了招募养鸭高手,就把一个水葫芦扔进水里,能踩着小船用竹竿把水葫芦捞起来的就算胜出,最后哑姑熟练地跳到船上,轻松地把葫芦挑了上来。这也说明葫芦在江河湖畔延岸地区广泛的流行使用。
水葫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家用葫芦水壶、出海渡水葫芦和田间劳作时所用的水葫芦。水葫芦也是最普遍的葫芦容器,只要开口,掏空肚子内的种子,打扫干净葫芦里面的瓤子,就能装水,开口处常用木头、动物骨头、皮革等作为塞子。为了方便葫芦携带,人们还用柳条、树皮、动物皮毛等编织成网兜、绳带等捆在葫芦上。这样操作下,葫芦便于携带、悬挂和出行。
现代工艺 葫芦烙画 水葫芦,酒葫芦,葫芦工坊制作
普通的葫芦水壶的大致形状有球形、直筒形,瓢形、八字形等。在地中海沿岸,还有一种独特的扁圆形葫芦水壶。八字形最容易悬挂,它不需要网兜,只需要一根绳子从中间系住即可,其他形状的葫芦水壶最好有网兜,才方便固定。
从笔者的研究数据上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葫芦水壶基本上以压腰葫芦形状为主,瓢葫芦为辅。非洲大陆上基本上以瓢葫芦、压腰葫芦、棒子葫芦(直筒形)为主,美洲大陆以瓢葫芦、压腰葫芦为主,欧洲以压腰葫芦、棒子葫芦(直筒形)为主、大洋洲属地则以球形葫芦、压腰葫芦(沙漏形)为主。海航渔船上的葫芦水壶,其外形与前述的几种类型大相径庭。笔者通过影视作品分析,国内船上葫芦多以瓢葫芦和压腰葫芦形居多,国外则以棒子葫芦(直筒形)为主,这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区的葫芦文化差异。细长型的葫芦,将茎部切掉之后形成壶口,壶口处足够弯曲,即便将水壶倾斜,里面的水也不会轻易淌出来。通常,这类这类水葫芦会直接用绳子悬挂在独木舟的横梁上或者大型船只的桅杆上。瓢形葫芦水壶方便渔民盛放衣物,八字形压腰葫芦水壶容易绑在孩子身上做救生衣,防止孩子失足落水。因此,根据船只大小和航海距离远近,聪明的先民们在使用葫芦水壶时也是因材灵活应用,绝不拘泥。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很多国家和民族至今仍在使用葫芦水壶作为主要运水工具,如我国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及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是以葫芦水壶作为主要运水工具。这些地区葫芦生长周期快,个别品种的葫芦体积大,盛水多,在葫芦外面套上网罩或者用动物皮革、柳条、藤条等编织成网,一次可以带好多。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土著居民出海就用一种“大蒲仑”的葫芦汲水,并把衣服粮食贮存在葫芦内,远行的时候可以挑着担着行路,也可以当漂浮工具过河游海。妇女们也常背着葫芦,用葫芦水壶打水蒸煮熟食做饭。至今,在我国云贵高原等边陲乡镇,仍然有这种习俗,笔者曾在西双版纳的易武古镇的深山老林里见当地落水洞、麻风寨一带的傣族茶农,用葫芦水壶打水饮用,上山采茶必带水葫芦,蒸米饭必说放几壶水。
另外,葫芦水壶还是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打仗必备的军需品之一。在我国古代边塞军旅生涯的文献中就有记载用葫芦取水运水的记载。在军事博物馆展览中,还有一只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后送给船夫的葫芦水壶。
葫芦装水在国外的使用资料也非常多,笔者曾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查到了葫芦作为食物,容器,乐器使用的图书出版资料和名家油画作品。
《葫芦盛器》书中图: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送给船夫的葫芦水壶 徐浩然 拍摄 军事博物馆
《葫芦盛器》书中图:韩国大田市 种植的盛水的葫芦 李诚希 提供
伴随着手工艺技术提高和色彩学的应用,人们在葫芦的外壳上进行雕刻、火画、甚至拼接镶嵌等,葫芦水壶从日常容器变成了漂亮美观的工艺品,从而产生了以物易物进而形成了市场交易。伴随着人们对装水的容器大小、容量、使用周期等要素的变化要求,木器、椰子壳、竹桶、钢铁、化工塑料制品相继出现,致使葫芦水壶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葫芦水壶仍然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虽然使用的频率降低了,但葫芦水壶作为文化载体依然被保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