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洪山体育馆再次开放的日子不远了。8月4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湖北洪山体育中心了解到,由洪山体育馆改建的武昌方舱医院从7月24日开始拆除,目前已基本拆除完毕,将逐步恢复场馆功能。
而中心英东游泳馆早在6月18日就开始试运行,当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尽管有预约、限流等限制,每日健身人数仍达近千人;7月11日正式开营的阳光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开设了体育舞蹈、小篮球、羽毛球等8个项目,目前一期课程已经顺利结束。“最近来游泳馆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从场外等候进馆的队伍就可以看出来大家高涨的健身需求。我们的体育场馆也终于将恢复往日人气了。”
昔日“方舱”恢复原貌
洪山体育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核心地段,是洪山体育中心的主要场馆,于1986年对外开放。2019年,体育馆刚刚完成升级改造,成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场馆。
武汉新冠疫情发生后,为收治轻症患者,洪山体育馆被改造成武昌方舱医院,共收治上千名患者。
2月5日晚,救护车驶入武汉洪山体育馆,首批病人入住武昌方舱医院。30多天后,3月10日,最后一批患者病愈出院,至此,武昌方舱医院正式宣告“休舱”。
7月24日,武昌方舱医院开始进行拆除,随着病床、临时电力设施等方舱医院配置被清除,偌大的场馆一点一点恢复原来的模样。
8月4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洪山体育中心了解到,目前拆除已基本完成,将逐步恢复场馆功能。“在武汉疫情防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后,为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我们就做好了开放的准备。”
据洪山体育中心介绍,除体育馆外,目前中心游泳馆、体育夏令营等已经开始恢复开放。“英东游泳馆是6月18日开始试运行,连续4天面向社会免费开放,6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的,是湖北省第一家正式对外开放的室内游泳馆。阳光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是在7月11日正式开营的,开设了游泳、小篮球、体育舞蹈、中国象棋、羽毛球、儿童平衡车、武术、击剑等8个项目。”
游泳馆可凭预约入馆
洪山体育中心介绍,为迎接场馆重新开放,中心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以已经正式开放的英东游泳馆为例,前期,英东馆遵照室内游泳馆开放指南落实了一系列防控预案和措施,工作人员和救生员全部接受了相关培训和健康检测,同时进行了两次全面的消毒消*和泳池的彻底清洗换水。此外场馆还启动了内部维修清洁、空气和水质检测合格等准备工作,对淋浴间热水设备和吊顶进行维修调试。
为了避免聚集,英东游泳馆提前购置了户外大棚、红外线测温仪等设施,设置了留观室,并安排了工作人员专门提醒泳客间隔1.5米排队,引导泳客在排队现场扫码、测量体温、鞋底消毒,再进行酒精喷洒消毒,核销预约登记、测量血压,“整个流程管控严格、有条不紊,泳客们也十分配合和支持。”
据洪山体育中心介绍,为了确保安全,正式开放后英东游泳馆仍然采取预约、限流的方式,限定馆内每小时不超过280人,每天15时至21时开放,泳客必须先通过“湖北洪山体育中心”微信公众号或电话进行预约,方可在预约的时段内购票或刷卡入馆。
安全成为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
洪山体育中心工作人员透露说,目前英东游泳馆每日健身人数达近千人,“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肯定有一定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仍然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预约、限流的方式,每天开放时间也减少了3小时,以防止馆内人员过多,产生聚集。另一方面是今年疫情的原因,对各个行业都有一些影响。”
不过,工作人员也提到,近期以来,前往英东游泳馆健身的人日益增多,“从场馆外排队等候的人群变多,就可以看出大家高涨的健身需求,我们的体育场馆终于将恢复往日人气了。”
据他介绍,疫情结束后,前来健身的人普遍对安全性比较关注。“针对大家的这种心理,我们一是全力做好消毒消*工作,严格执行限流等管控措施。为确保消毒消*到位,中心在游泳馆大厅及更衣室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每天闭馆后开启。同时,每天开放前进行一次全面喷洒消毒,开放中对闸机、楼梯扶手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剂擦拭消毒,闭馆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合理管控更衣柜和冲洗淋浴头,间隔发放使用,实行一用一消毒。游泳池全天开窗通风,更衣室全天开启新风系统。泳池池水和净脚池池水消毒按国家标准严格执行,每两小时检测一次,切实保障健身群众安全。同时,我们也在游泳馆大厅滚动播放我们的消*宣传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多次公布消*工作开展情况,消除群众的恐惧和顾虑。”
谈起昔日那段被改建为方舱医院的经历,洪山体育中心负责人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形势一度十分危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洪山体育馆瞬间改为方舱医院,其功能分区、运行流线、保障需求发生极大变化,各方之间磨合时间短,场地、人员不熟悉,对接协调保障难度大。大家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以救护为中心,全力投入方舱保障工作。从2月5日收治第一批病人到3月10日正式休舱,共收治病人1124人,创造了病例零死亡、病患零投诉、出院零回头、院感零感染、安全零事故的记录。对于湖北体育系统来说,贡献了体育力量,彰显了体育担当。”
如今,中心工作人员已经恢复正常工作节奏,“感觉我们这个城市又重新生动、鲜活了起来,有重生的感觉。”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孔令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