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们需要做完核酸,就停下来消*一遍,现在使用它们能消*、能采样,效率高太多了。” 闵行区梅陇镇曹行村的康师傅满意地说。原来,他们社区最近收获了两件“秘密武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对新能源智能防疫“兄弟”,分别是智能核酸采样车 消*防疫配送车。
“车动人不动”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
作为首批流动式新能源防疫车之一,智能核酸采样车车身小,车长3.5米,宽度约1.5米,其通过性强,在老小区、楼间距较小的小区,都能轻松通过。医护人员在车内,双手穿过车窗玻璃上的两个洞口,就可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
这种“车动人不动”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居民间的交叉感染,也为医护人员树立了一道保护屏障。全部采样完毕后,智能核酸采样车还可以直接将样本送往检测点,大大提高中转速度。
同时,智能核酸采样车的车内还配有检测桌板和材料置物架,以及紫外线消毒功能。每次完成采集、送样后,就可以通过紫外线对车辆内部进行消*防疫,确保车内环境安全,实现防疫防控闭环。
此外,车尾还配有空调。天热时候,医护人员也不会觉得闷热;雨天时候,医护人员坐在车内也相对比较舒适。车内甚至设置了小冰箱,遇天气炎热,采样后的试管可以及时放入冰箱进行储存,保证试管安全。
助力“固定、流动、便民”三级采样体系
上海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随着近期核酸检测需求量增加,传统的PCR实验室已不能满足对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分布式检测的需求,而改建、扩建PCR实验室用时长、占地多、投资大。近期启动一批流动式新能源智能防疫车,随到随用,就地采样,有效助力上海构建“固定、流动、便民”三级核酸采样体系。
原来,这些防疫车是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合作企业矩阵数据科技联合研发下线。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临港集团、商汤科技共同投资发起。疫情发生后,研究院敏感意识到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和“安全转运”的场景需求。执行院长宋海涛说道,“上海疫情防控到了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也想发挥科技的力量,为防疫再出一份力。”
为支持闵行区抗疫“清零”重任,减轻防疫人员的工作负担,研究院与矩阵数据科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在闵行区科委、区经委、区卫健委的联络指导下,迅速组织研发并下线了流动式新能源智能防疫车,将首批两辆送至梅陇镇曹行村。
跨市守“沪”,多批支援,广泛应用
智能新能源防疫“两兄弟”的弟弟——智能消*防疫配送车,同样车身小巧。货仓内配有紫外线及喷淋消*设备,物资、快件运输配送途中即可实现全程的消毒*菌。对于生鲜蔬菜类,采用紫外线消*;一般性物品可以采取喷淋消*,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防疫安全闭环,既减轻志愿者的工作负担,也能大大降低接触传染风险。
据了解,新能源防疫车还跨市守“沪”。4月16日16:00从山东济南正式发车,4月18日凌晨1:00到达嘉定集散中心。随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系安排了上海市区的转运接驳拖车,于4月18日10:30将车辆顺利送至梅陇,并完成车辆使用培训交接工作。
目前,曹行村之外,智能核酸采样车和智能舱内消*防疫配送车也已交付浦东新区张江镇、陆家嘴管理局,长宁区程家桥街道、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卫健委,在防疫一线使用。未来几日,第二批智能核酸采样车、消*防疫配送车也将抵达上海,投入闵行区莘庄工业区、江川街道和梅陇镇等地防疫工作。
本文图片来源:受访单位
来源:作者:徐瑞哲 王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