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邬时民
编辑:初夏
忽视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易造成漏诊
患者,李刚,前不久发现自己不但身体“横向发展”,体重大大超标,而且经常出现午餐前心慌、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考虑到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李刚就怀疑到自己是否血糖出了问题,于是去附近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嘱咐他第二天做一个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检测结果都很理想,空腹血糖是5.0mmol/L,糖化血红蛋是6.0mmol/L。医生说,可能是李刚太累了引起血糖过低,要他平时可在午餐前吃一块巧克力以升高血糖。
李刚遵医嘱,有时在午餐前吃巧克力,低血糖症症状有所止住,但是体重日益加重,为此,他到一家三甲医院的内分泌专科诊治。医生除了让他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还增加了餐后2小时检测。结果发现,前两项指标仍然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竟高达15.0mmol/L。
经过进一步的糖耐量试验和血胰岛素检测,发现李刚患上了2型糖尿病。可让李刚想不通的是,自己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标都正常,而且没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症状,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
原来,李刚有所不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单凭做空腹血糖检查远远不够。事实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十分重要,对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观察预后都有很大的作用。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更重要
诚然,空腹血糖管理对于整体血糖水平至关重要,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与西方人相比,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对于大部分国内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只注重检查空腹血糖,而有些医生也会忽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测,由此而造成了很多糖尿病人的漏诊。
对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来得更早。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介于7.8~11.1mmol/L,就可被诊断为葡萄糖耐量减低,即属于糖尿病前期。在糖尿病前期时,糖调节已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
后者系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特殊的代谢状态。其中7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为空腹血糖正常,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7.8mmol/L是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
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则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的行列。
部分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并不少,其主要问题在于胰岛素的分泌延迟和抵抗。当餐后葡萄糖吸收入血达到高峰时,需要的胰岛素没能及时充足地分泌,造成餐后2 小时血糖升高,到了下一次进餐之前,血糖有较大幅度下降,而与此同时胰岛素延迟分泌,使血液中的胰岛素出现高峰,发挥降血糖作用,致使血糖进一步降低,从而发生低血糖。
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收缩压越高。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至于李刚为什么没有表现出糖尿病人通常的“三多一少”症状,且餐前出现低血糖情况,是因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病缓慢,呈隐匿型发展,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较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在早期的时候,反而表现为超重或肥胖,并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或高尿酸血症等。其实,餐前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它发病缓慢,呈隐匿型发展,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较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鉴于国人很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检测血糖,不仅仅要重视空腹,还要与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老年人、肥胖、超重、有家族病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高危人群,更应特别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
当然,健康的年轻人,也不要忽视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因为很多隐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的升高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他们可能已经适应高血糖的存在,并不因此感到不适,但这往往更加危险,因为一旦血糖骤升或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可致猝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