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需要妙控键盘」这个论题,首先隐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我确实需要一部 iPad」。
我确实需要一部 iPad,是因为在这些场景里面我用得上它:
- 写作,大量写作
- 游戏,空闲的时候玩炉石和文明 6 **时间
- 随航,不算是刚需,不过特定场景下用来给 MacBook 增加一块副屏也很有用
实际上,我对 iPad 的两大主力需求——写作和游戏,无论是 iPhone 还是 Mac,也都是可以实现的。但之所以我需要一台 iPad,是因为很多时候它是 3 种设备里面效率和体验俱佳的一个选择。
就我通常的使用场景而言,在工作强度比较大的时候,最高效的设备毫无疑问是有更大屏幕和全尺寸键盘、触控板的 MacBook,但至于说体验,由于 macOS 缺少像 iOS 上的海量优质 APP,MacBook 其实在工作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体验并不如 iPhone 和 iPad 顺畅。
我经常对 MacBook 感到捉急的场景,譬如记录时间时发现 iTimeLogger 没有为 Mac 开发客户端、得打开 iPhone 记录;想轻松一下刷刷 Netflix 发现第三方客户端 Cliker 又双叒叕被封了;想玩玩炉石打开客户端看到那粗犷的 UI,想想算了还是码稿吧……
这就是我为什么需要一台 iPad——我不需要它像 Mac 一样保证我能全力输出,但我确实需要它那块 12.9 英寸能侧拉、分屏、画中画的够效率的屏幕,以及它兼容 iOS 海量优质 APP 的便捷。
但我为什么需要给 iPad 加上一个妙控键盘?原因显而易见,就是妙控键盘能提高 iPad 的生产力。
(如果想了解更多,加我们的公众号)
因为兼具大屏和移动性,iPad 比 iPhone 和 Mac 更适合轻度办公。我很早就尝试用蓝牙键盘搭配 iPad 来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最开始是用 iPad mini 搭配多彩的一款名为「小 i mini」的 iPad mini 专用蓝牙键盘,后来还用 iPad 搭配罗技的 K480 蓝牙键盘写过一段时间稿。
毫无疑问,大量输出文字这种场景,实体键盘相比虚拟键盘有碾压级别的优势,无论是效率还是体验。
这两款蓝牙键盘都自带 iPad 支架属性,能模拟出开合状态下的笔记本电脑的工作形态,输入方式也都很无痛。而且除了按键输入之外,它们也还都可以借由快捷键快速执行一些简单的常用操作,比如锁定 / 解锁屏幕、截图、复制 / 粘贴、控制音乐、调节音量等。
但即便是这些蓝牙键盘可以承载文字输入和简单的快捷操作,很多场景下我还是会觉得它们非常鸡肋。
因为 iPad 本身是为触摸操控打造的设备,即便 iOS 7 之后它能支持蓝牙键盘,但它除了文字输入和快捷操作的绝大部分交互内容,还是不得不通过触摸操控完成。
比如说在 iPad 上用 Ulysses 正式写稿之前,我需要 1⃣️ 抬手划屏找到 APP、2⃣️ 点击进入 APP、3⃣️ 在 APP 内新建文档,在这一整套的前置操作完成之后,我才能用得上蓝牙键盘开始打字写稿。
即便是不谈手指触控精度相比鼠标如何,这种屏内屏外的操控其实也是相当低效的,一是因为触屏、按键是两种不同的操控逻辑、转换不够自然,二是抬手悬空触屏这个动作本身,也非常反人类(其实就是不够「懒」)。
正是因为屏内屏外的操控方式不够高效,所以去年 iPadOS 测试版加入对鼠标和触控板的支持第一次让我觉得,iPad 是真有可能成为了一个生产力工具的,至少对于主业是写作的我而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