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其名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枸杞的作品达7首之多,如《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枸杞子的种植、采摘、食用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子甘平质润,性滋而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
枸杞子甘平,入肝肾经,长于滋肾经,补肝血,为平补肾经肝血之品。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张锡纯称枸杞为“滋补肝肾最良之药”,又被奉为“补肝第一猛将”。现代研究也证实枸杞水提物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肝的作用,枸杞提取物能延缓衰老。
陶弘景名言:去家千里,勿食枸杞南北朝时陶弘景有句名言“去家千里,勿食枸杞”。嗣后代代相传,终成民谚,其言下之意是指枸杞子有助阳动性之力,古语用此暗喻,远行男子要远离女色。其实枸杞并非补阳之物,味甘性润仍是补水之药,枸杞平而不热,有补水制火之能,与地黄同功。所以能润肾益肝,滋肝益肾。
名方举例:杞菊地黄丸现代常用的杞菊地黄丸(出自元代滑寿所著《麻疹全书》),就是由枸杞、菊花加上六味地黄丸组方而成,功效为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治疗。
食用方法枸杞子的食用方法有嚼食、煮粥、泡酒、泡水等,其中嚼食最好,因为能保留全部营养与药性。
枸杞根:地骨皮枸杞全身都是宝,其叶,芽,果实,根皮都可入药。枸杞根,也就是地骨皮。地骨皮味甘淡,性寒,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枸杞传说故事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载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使者奉命离京赴河西等地办事(注:河西:一般而言,指甘肃、青海黄河以西的地区),在途中见一位乌发红颜的少妇手执竹竿,追打一位白发苍苍、弓腰驼背80-90岁的老人,老人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挡住那少妇责问:“你应该尊敬老人,为何如此对待他?”那少妇回答:“他是我的曾孙儿。”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原因。原来是老人不肯遵循祖传养生之道,年纪轻轻就变得老态龙钟,教训他的少妇年纪已经372岁了。他们家祖传养生方法就是每日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茎,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长期服食,永葆青春,容颜不老。
以上虽然只是传说故事,但实际上历代因久服枸杞子而延年益寿的例子很多。晋代的名医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都常喝枸杞子制的药酒,而成为世人羡慕的寿星。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因为政事操劳,用心过度而导致虚弱之症,服食“枸杞银耳羹”不久,便精力充沛,身体强壮。
枸杞开疆拓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