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和,易生百病。
今天介绍一个治理脾胃的经方——升降汤。出自民国名医张锡纯,专治胃胀、专治肚子胀、专治吃了不消化。
药方组成:
野台参、生黄耆、白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捣细)、知母、生杭芍、桂枝尖、川芎、生姜。水煎服。
说起脾胃病的治法,很多人都认为要补、要养。但其实治疗脾胃病,最主要的是升降——脾升胃降。
什么叫脾升胃降呢?
胃主降,脾主升。脾胃互相为表里,胃气降浊脾升清。
以我们吃的食物为例,食物进入胃肠,消化之后,又化分为精华和垃圾。
其中的精华,需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布散到全身,而垃圾,则需要靠胃的降浊作用,排出体外。
这样,通过脾升胃降,不断地疏散精华、排出废物,让身体得到充分滋养。其中,精华为清,废物为浊,清浊两道独立运行,有条而不紊乱。
所以一旦脾胃的升降出现问题,那么体内的养分运输将失去平衡,垃圾存于体内,肠胃将出现不适。
所以,脾胃升清降浊,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张锡纯的这张升降方可兵分三队,一队入脾升清,一队入胃降浊、一队疏肝理气。
入脾升清:野台参、生黄芪、白术。野台参,其实就是党参。
《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滞,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
党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补虚补气类的中药,它的药性甘,平,归于脾、肺两经。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
生黄芪,也是健脾益气的。因为它补气作用非常好,所以古代以“芪”命名。
白术和茯苓,都属于通水利,解脾虚的有效中药。
茯苓能够解毒利尿,通晓关节,对于脾虚导致的大便溏泄,腹泻,虚弱等症状,都能起到很好的应对效果,属于清热下行的燥湿药物。
而白术主要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如果有腹水,水肿,食欲下降的症状,都可以通过白术煎服来进行调理,所以这里选择白术来入药。
入胃降浊: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生姜陈皮可入药,可调味,可制茶。有些朋友平时胃不舒服时,用陈皮泡茶喝上几天,也会舒服很多。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着极高的评价:“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能补、能泻、能升、能降。有解腻开胃、健脾理气之效。
厚朴,进入人体之后行走得非常快,而且是直直往下走。从胃到小肠到大肠,厚朴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一刻不停向下走。是行气消胀第一药。
鸡内金,我们都认识,有着“消食功臣”的说法。中医上认为,鸡内金,就是鸡中的宝贝,能够让胃的接纳能力变强,起到健脾开胃等养生功效,可以更好的环境没胃口、消化不良的现象。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姜。现在只要是说有谁感冒了,大都会想到熬一碗姜茶,发发汗去去寒气。除去散表寒的功效,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
疏肝理气:桂枝、川芎、知母、白芍桂枝和川芎,这两味药是疏肝的,为什么治疗脾胃病需要疏肝呢?张锡纯在这个方子后面解释了,因为脾胃一虚,就会引发肝木横逆,这叫木克土。
所以,为了防止肝气横逆犯胃犯脾,就需要疏散一下肝气,肝气被疏散了,就不会那么横冲直撞了,脾胃就免于受到制约。
至于知母、白芍,是因为前面用了大量的温燥类药物,而过于温燥,脾阳易受损,所以此时易用一些凉药来反佐,知母知母偏润,可以滋胃阴、清胃热,白芍可以清胆火。
整个方子以升脾降胃为主,还可以疏肝理气。适用于肝郁脾弱,胸胁胀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