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是人类对美丽的*。从几千年前第一次发现它开始,就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从此之后它成为纯洁、永恒、忠贞、力量、权力、地位的象征。钻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珍品。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说:“钻石不仅是宝石中最有价值的,而且是这个世界所有事物中最有价值的。“
一颗钻石在最终到达珠宝商的展示柜之前,必须经历重重蜕变。 它形成于地球深处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中。 地质运动把它向上输送直到抵达或接近地球表面。 通过人为或自然的力量,它得以重见天日。 之后,它经过劈裂、切磨和抛光,直到它散发出令人惊叹的自然之美。
人们对钻石的热衷起源于印度,这里的人们在河流和小溪中采集钻石。 据一些历史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就开始交易钻石。 当时有限的钻石产量能够满足印度富裕阶层这一有限市场,从公元300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725年,印度主宰着全世界的钻石市场。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切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与 “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
公元三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随罗马帝国衰落丧钟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由于此前的钻石大都与异教迷信联系在一起,刚刚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对钻石兴趣在为减小。
印度钻石和其他特色商品都坐上了前往威尼斯中世纪市场的大篷车,被销售至西欧各地。 到了 15 世纪,钻石成为欧洲上流人士的时尚配饰。
公元1477年8月17日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钻戒诞生,它是由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向法国的玛莉公主求婚时打造的。自从他将一枚镶嵌着钻石的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起。钻石戒指从此成为情侣们忠贞爱情的至高信物。
真正钻石在欧洲得新生的是钻石切磨技术首先在欧洲得到发展,威尼斯作为欧洲与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钻石在重新回到欧洲之初的十四世纪,这里也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被安特卫普所取代,并很快变成国际钻石切磨中心。到了十五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钻石切磨师们已经开始利用涂有细粒钻石的金属盘来对钻石表面进行抛光;到了十七世纪,这里的切磨师已能在钻石上切磨出58个面;到十八世纪,已掌握了钻石的劈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