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地区,品茶之余来点金桔糖,是待客必不可少的程序。这种橘红色的小野果外面包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咬一口沙沙作响、舌底生津,软糯弹牙而不甜腻,当真是很棒的味蕾体验。
据说这种小野果已经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了。在永春、泉州乃至海外华侨圈里,它被当做是最有家乡味的茶点,同时也是制作甜汤、包子的完美配料。
小野果的逆袭史
永春金桔糖的主要原料是山上的小野果“山金豆”,当地俗谓之“金桔”。《永春州志》的记载称:“金桔,永地有大小两种。小者仅如弹丸,稍大者如雀卵,名大桔。”
这两种金桔都能制作成金桔糖。地方志称只消“以糖煮数次,谓之蜜桔”,最后都被当成是佐茶的佳品。不过真实的制作过程可没有记载的这么云淡风轻:尚未熬煮时,这种小指头大小的山金豆有一股酸涩味,必须经过去籽、浸泡、熬煮、筛糖等十余道工序后才能华丽转身。
当地的老师傅介绍,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很考验耐心。光是浸泡,山金豆得先后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各浸泡24小时,才能彻底去除它的酸涩味。至于熬煮程序同样考验手上功夫,一大锅山金豆得加糖熬煮近3个小时,期间必须不停搅拌,直到金黄色的山金豆变成透明的颜色,这道关键工序才宣布大功告成。
限量供应很难得
等熬煮完毕并沥干冷却,经过“历练”的山金豆又会换上一副橘红色的外表,很讨人欢心。这时候再让它们在白砂糖里滚上一滚,小野果的周身便沾满了细细的白糖,红白两色互相映衬,很是喜庆。
一口咬下去,白砂糖在唇齿间沙沙作响,接着山金豆的特有的柑橘香便弥满整个口腔。这种并不发腻的清甜,尤其适合和茶水相配,无怪乎它一直是当地人最喜爱的茶点。
不过金桔糖虽好吃却不常有。山金豆每年只在1月份左右成熟,加上野果子数量有限,因此金桔糖也成了季节性的食品,属于“限量供应”,比较难得。每年它面市销售时,基本上都赶上了春节,因此想要买到这种色香味俱全又寓意吉祥的小茶点,还真得有几分运气呢!
除了当做佐茶的小点心外,金桔糖在闽南地区使用的场合还有不少。每年冬至煮丸子,金桔糖也会被富有创造性的主妇加入汤水中,为白丸子增加点点睛的橘红色。至于蒸糖包,还有以金桔糖做馅料的,一掰开面皮,柑橘特有的甘香直扑口鼻,分分钟勾起你藏在舌底的馋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