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明朝的一个官声清廉、一身正气的官吏周怡在《勉谕儿辈》一文中说的两句话。他进一步解释说: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老先辈所说的意思是:一个人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很容易的事,而要由奢侈进入节俭那就很困难了,这是因为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要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所以平时就要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并且要长期坚持。
勤俭则治家兴国,奢侈则毁家亡国,小到一家一人,大到一朝一国,莫不如此。古今中外,历代王朝的兴衰,其创造繁荣辉煌的过程都极为相似,而其衰败灭亡的过程也有惊人相似的轨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兴衰同样如此。
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总结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时,深夜地揭示:勤俭使国家兴盛,奢侈使国家覆亡。古代史书《左传》和《新唐书》中都有对历代王朝兴衰过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反之,一个国家的灭亡也会很迅速,突如其来。原因无他,还是勤俭或是奢侈之故也。唐太宗《贞观纪要》中有创业难,守成更难之说,建立一个国家,开创一个新的王朝,要战胜多少困难和强敌,要经历多少艰难困苦,要牺牲多少人的性命,所谓江山得来不易。同样,要守护成功的家业,使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又要克服多少错误,战胜多少骄傲自满,防止多少奢侈腐败,需要统治者多少心小心谨慎的呵护,才能不失民心,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社会和谐稳定。创业确实不易,守成甚至更难。其中王朝易主、江山变色的过程,就是君王们一个由俭入奢的过程。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更是一语道破并总结出了历代君王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成功得益于勤俭,奢侈必定招致破败。
近代思想家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黄炎培老先生在延安与*主席探讨如何避免“王朝兴衰周期律”时,也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要避免兴盛与覆亡的周期律,除了要实行民主外,还必需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勤俭清廉持国,用民主法治的利器监督防止奢侈腐败的侵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勤俭还是奢侈,这个问题可小觑乎?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