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现代社会对古文物保护的重视和高科技的运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个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如今得以新生,每天吸引着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人去参观游览,以至于后来为了防止人流过多造成文物的不正常损伤而每天限流。
去过故宫博物院的游客,心里总是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养心殿常年潮湿?后来在一次故宫大修期间,专家撬开地砖后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解密养心殿的潮湿紫禁城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朝灭了元朝后,到了明成祖时期,朱棣因为当时蒙古骑兵对大明朝还在虎视眈眈,他做出了天子守国门的决定,把都城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他就以南京皇宫作为蓝本,他召集起修建南京皇宫的江南工匠以及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十五年,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终于把布局严谨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完工了。
相比于阿房宫、未央宫或大明宫,紫禁城不算是最大的,但它是最雅致优美的。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已历经六百年风霜 ,依着左祖右礼的基本格局,建在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再加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这就是前朝。
内廷主要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等,乾清宫是皇帝日常批阅奏章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后宫,布局与前朝三大殿基本一样,只是少了些庄严肃穆多了些优美高雅。
后宫内有一个特别的宫殿存在,那就是乾清宫西侧东西六宫南面的养心殿,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它的意思是:“涵养天性”,出自于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
养心殿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明朝的嘉靖十六年(1537年)添建的,嘉靖这个皇帝在历史上还是颇有争议的,早期英明勤政,后期过分崇信道教不理朝政,还浪费民力大搞基建,养心殿就是他为炼丹而建的场所,所以初始的养心殿比较简单。
经过后来年月里的多次修葺,特别是明朝万历二十二年、清朝的雍正元年,乾隆十五年、同治十二年这几次的大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养心殿是红墙围护着的独立院落,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
但自从养心殿开放供游客参观后,有多次反映:就算外面艳阳高照,酷暑难耐,一走进养心殿,就让人感觉很潮湿,而且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