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期。
由于孩子年龄小,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较为欠缺,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阅读讲究循序渐进
古有拔苗助长,故事中的农夫急于求成,结果反而坏了事。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也一样急不得,家长的引导一定要循序渐进。
① 先陪读,再放手
指导孩子阅读的目标,是助使他们成为独立、高效的读者。
初期,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读,做好示范和启发,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技巧。
随着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家长应逐渐减少帮助和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读。
② 先片段,再全书
孩子的阅读能力、精力有限,遇到长篇幅内容很容易看得一团乱麻。
所以,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啃“大部头”,应先让他们读一些经典的单篇短章。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连贯能力时,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读整本的课外书。
③ 先简单,再加难
只有当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乐趣,他们才更愿意阅读。
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为他们选择难度适合的阅读内容。
建议先从简单的、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开始读起,包括童话、报道新闻等。
2、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阅读不是简单的“扫一遍文字”,更要理解和吸收。
要想实现有效阅读,家长必须引导孩子做到以下步骤:
① 初读了解大意
初次阅读对孩子的要求是: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在读的过程中,要标注自然段,查找生字的拼音,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初读结束后,孩子要达到“阅读流畅,对生词生字不存疑”的效果。
② 精读理清思路
再次阅读时,孩子要着重关注文章的写作思路。
弄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总-分),尝试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美词佳句。
精读结束后,孩子要达到“用自己的话概括大致内容”的效果。
③ 熟读体会情感
最后,孩子还要尝试领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
比如,作者是开心、难过还是何种情绪,寓言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道理?
熟读结束后,孩子要达到“读毕有思考”的效果。
3、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方法
除了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家长还需教给孩子实用的阅读方法技巧。
① 大声朗读文中精彩片段
阅读不仅包括眼看,更要求孩子开口诵读。
家长不宜强求孩子全文朗读,这样只会消减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质量。
让孩子挑选自认为精彩的片段,大声朗读两三次,鼓励他们背下来。
这样做,既能提升孩子的语文语感,也能加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记忆。
② 建议一边读一边动笔写
有人说,书就是要越读越“旧”,越读越“脏”。
这里的“旧”“脏”不是指乱涂乱画,而是指阅读过程中的圈点勾画。
为此,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批注的习惯,边读边在一旁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准备一个积累本,让孩子把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增加写作积累。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在作业、作文中仿写、改写、扩写等。
海量阅读,不仅能直接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还能让孩子拥有广阔眼界和独立思想。
抓住小学关键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让孩子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