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民的好总理”,也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的睿智世所公认,其诗词从精心选体、灵活用典到巧妙引录,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精心选体
对*而言,诗词不仅是寓情的载体,更是战斗的武器。他精心选取诗歌体裁,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
*擅长以诗仿古,抒发现实情感。他曾仿《春望》作《村望》:“国破山河在,村残草木深。感时勿落泪,誓叫寇惊心。烽火连岁月,捷书抵万金。白头休志短,患除贺更新。”一改原诗的伤情,“勿落泪”比“花溅泪”更显刚毅,“寇惊心”比“鸟惊心”更觉豪迈,“岁月”之于“三月”更加坚定,“捷书”相较“家书”更有格局,“休志短”“患除”更加激昂,彰显了与敌人奋战到底的热血斗志。*还按《示儿》原韵和诗:“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华师尽扫列强日,捷书飞传告鳌翁(一说‘捷报飞传告鳌翁’)。”相较原诗深沉的爱国情感,仿作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尽扫列强、一统华夏的冲天豪情。“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对陆游爱国诗的推崇,也是自我的一种刻画。
*讲究诗体选用,以表达诗外之意。新文化运动前,他创作的多为古体诗,古朴典雅、气象博大,抒发了他忧国为民的情怀和重整乾坤的志向。1919年以后,伴随思想解放的大潮,*的创作偏向白话诗,表达了民族“觉醒”主题,宣传民主科学进步思想。为了让诗歌走进群众,发挥宣传教育作用,*还作过打油诗《题〈双乐天图〉》,表达军民情深的主题,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灵活用典
*文史积淀深厚,尤为擅长引经据典、以史鉴今。
1916年春,*作《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此诗回顾过往战斗,抒发了他为国奋斗的革命豪情。诗引“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形容志同道合、情意相投,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志不忘国耻、刻苦自励,借季雅“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典故喻示待革命胜利再相聚同欢,蕴含着*为国为民的宏伟志向。
1917年,*决心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救国道路。临行前,*又创作磅礴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借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唱响气势豪迈的歌曲,以杜甫“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表达救国的决心,用张僧繇“画龙点睛”的典故以志必能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举鲁仲连“蹈东海而死”的誓言立志拯救民族危亡。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愤而挥就“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援引兄弟相残、迫使七步成诗的典故,谴责国民党暴行,揭露事件真相,产生强烈的政治影响。
巧妙引录
*把诗词融入生活点滴、生命历程,录诗、题诗、赠诗、用诗,都显示出超凡的处世智慧,凸显历久弥坚的人格魅力。
在旅日日记中,*记录了大量诗词,抒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过程中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变化,如记录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发衰颜非所意,壮心横剑愧无勋”等经典诗词,还创作了“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等诗句。*常以梁启超的诗句“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来自喻,抒发“人生三十无奇功,誓把区区七尺还天公”的抱负,激励自己务求救国之真切学问。
1919年3月,*在归国前夕手书了梁启超《自励》一诗,将其赠予好友王朴山,还手书“大江歌罢掉头东”赠予同窗张鸿诰。戎马倥偬之际,*的“诗情”也未被消磨,在给邓颖超的信中,曾写有“望带《唐诗三百首》及《白香词谱》来”,“饭后读唐诗数首”等有关诗词的内容,作有“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妇范,愧我未能齐”等诗句。
*是首屈一指的外交家,其诗词里蕴含的外交智慧同样为世人所称颂。1972年,*在接待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就机智巧妙地运用诗词来表明观点。在举行会谈的北京宾馆,*特意安排人员在餐厅悬挂了一首*书写的关于庐山的诗。在会谈中,*向尼克松提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并对尼克松说:“你到中国来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尼克松回应道:“现在我们已经在顶峰了。”*还引用*的《咏梅》来表达对尼克松的美好祝愿。*通过对诗词的灵活运用,体现了重视外交之意,阐明了外交立场,达到了推进外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