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身边的阳性病例愈发增多。对此,国家卫健委建议“非必要不摘口罩”,但是最近互联网上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长期佩戴口罩,会将口罩中的纤维随着呼吸吸入肺中,患上肺结节”。那么对于没有医学常识的老百姓来讲可就犯难了,这不戴口罩,很快就会变成“小阳人”,遭受宝鹃嗓、吞刀片、水泥鼻等新冠症状的折磨,戴上口罩还可能诱发肺结节的发生?今天张大夫就针对这种说法来给大家辟谣讲清楚!
口罩的生产,其实非常严格!既然谣传“常戴口罩,可把口罩纤维吸入肺中”,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口罩是怎么个制作过程。医用防护口罩,主要是指采用自吸和过滤式的防尘医用口罩,它能够有效地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微粒并有效地阻挡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是所有口罩中防护级别最高,防护效率最好的。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灭菌、检验、存储五个方面。其中无纺布,鼻夹耳带是关键原材料;其生产环境相比其他口罩非常严格,必须在10万级净化车间中进行;其灭菌方法也非常特殊,需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法。
过滤效率,是医用防护口罩的主要质量指标。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粒子过滤效率和病毒过滤效率,而影响医用防护口罩过滤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罩面材质。目前,我国医用防护口罩的罩面一般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内层主要是纺粘超细纤维无纺布,中层主要是熔喷超细纤维无纺布,外层则为纺粘超细纤维无纺布。其中,中层熔喷无纺布是进行过滤的重要核心材料,熔喷布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聚丙烯,它具备良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高度的吸油能力。
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工艺流程图
现阶段,我国关于这两种类型无纺布的主要国家标准只有1个,行业标准只有5个,地方性标准只有2个。他们分别针对无纺布品牌的原材料选取,外观,气味,包装,颗粒物的过滤效率,细菌的过滤效率,生产环境,运输仓储等等那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是其一。其二,在加工方面,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环境非常严格,从上料工序一直到内包装工序都要在10万级净化车间中进行,即车间里面每立方米的微粒控制在10W以内。
其三,在灭菌方面,其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消灭所有的霉菌、真菌和细菌,以达到无菌的状态。像我国所执行的标准是GB 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国际上对于环氧乙烷的控制标准为ISO 11135:2007。生产完成后还需进行产品质控,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的检验。例如外观、微生物指标、过滤效率、通气阻力、环氧乙烷残留量、合成血液穿透、皮肤刺激性、密合性等。所以综上,我国的口罩生产,尤其是在当下疫情流行之际,国家是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
无纺布相关标准
常戴口罩,可把口罩纤维吸入肺中,患上肺结节?辟谣!为什么这个谣言可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而且还有不少人对其深信不疑呢?原来该谣言声称“口罩的中间层熔喷布是石油产品,其中的微末颗粒会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长期佩戴会引起肺结节或者导致肺结节增大”。的确,目前我们常见的石油基材料,除了棉、毛、麻、丝、再生纤维素纤维等纺织材料外,包括熔喷布在内的很多合成纤维都是利用石油为基础制成的,而聚丙烯正是石油基材料。其中,制作口罩用的熔喷布,就是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
但是请注意,聚丙烯(高分子结构)经过加工成为熔喷布后,不仅具有一定强度和非常好的过滤性能,在正常情况下分子与分子粘接在一起,不可能“降解”或“释放”出小颗粒,而且从结构上来说,这种高分子的结构材料,是不可能吸入气道或者引起气道的不良反应。同时,合格上市的塑料制品以及相关原材料都需经过专业检测,满足国标和行标,不存在网传风险。这时候可能有人反驳了,为什么疫情以前没怎么听说肺结节,疫情三年,很多人都检查出发现有肺结节呢?我想说的是,这其实就是偷换概念了,因为以前在体检或者住院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分辨率不够,所以报告单上报告肺结节的自然少了。
但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以及疫情以来国家发布的 《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中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上口罩的质量是医护人员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首选的就是CT,那么检查的基数大了,自然查出结节的人就多了。有一个上海的研究,上海地区基于14506例随机入组人群的筛查,竟然发现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29.89%(还有一份数据显示胸部CT检查的患者中60%以上能发现肺结节),这里接近 1/3的人检查出肺结节!所以社会上其实很多人都有肺结节,无非是没去检查而已,而且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多数的结节都是良性结节,只有一些恶性结节(特点:毛刺影或者树根样的改变)才会考虑是早期肺癌。故而戴口罩,引发肺结节的说法是不可信,站不住脚的。
综合总结口罩是我们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有相关的实验显示,在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双方不戴口罩的感染几率达到90%;未感染者佩戴口罩时的感染几率达到30%;感染者佩戴口罩时的感染几率达到10%;双方均佩戴口罩的感染几率降至1.5%;双方均佩戴口罩且保持2米以上距离的感染几率为0,所以为了防范新冠感染,口罩不仅得继续戴,还得戴规范,戴标准,才是预防新冠感染的正确之道。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医用防护口罩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标准研究[J]. 丁杰,郑敏,赵彦宁,蔡冠华,杨慧娟,杨喆曦. 中国标准化. 2022(19)
2.熔喷聚丙烯水驻极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陈谢宇,刘高慧,董玉佳,王先锋,丁彬,俞建勇.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2(01)
3.口罩盐性颗粒物过滤效率试验台设计[J]. 张茜. 机械工程师. 2021(03)
4.防护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分析[J]. 钱辉,杨森,彭琪琪,齐玉凤,钱颖钰,刘小琴. 中国测试. 2020(S2)
5.我国防护口罩标准过滤效率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对比[J]. 杨杨,孙勤超,任春香,陈蓉蓉,姚琳. 中国纤检. 2020(12)
6.日常防护型口罩过滤效率两种介质相关性分析[J]. 王倩. 天津纺织科技.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