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将头埋在腹部躲避天敌 ©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
然而,正是这天然的铠甲,也成为了它天生的软肋。
穿山甲
全球非法贸易最多的哺乳动物
穿山甲族群有着800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兴旺时曾经遍布世界各地。我们最熟悉的,是主产我国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它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陆地区长江以南的17个省区市。
如今,穿山甲的活动区域缩水严重,全世界仅剩8种穿山甲,亚洲和非洲各4种,在有限的区域艰难生活着。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在过去10年中,一共有超过100万只穿山甲被捕*贩卖,相当于每5分钟就有一只穿山甲被捕捉,成为全球非法贸易最多的哺乳动物。
带来*身之祸的,正是它身上的铠甲。
广东警方查货大量穿山甲鳞片 图/CCTV.com
本来在自然界中鲜有天敌的穿山甲,仅仅因为鳞片可能有特殊药用价值的谣言,被一波又一波的盗猎者大肆捕*。
虽然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文字和图像诉说穿山甲的悲剧,已经有众多专家学者一遍遍强调穿山甲的甲片成分跟人的脚趾甲无异。然而,过去几十年间,中华穿山甲数量依然下降了近95%。
因为国内穿山甲数目的急剧减少,盗猎者甚至把目光投向了非洲,连食性相似的食蚁兽也遭了殃。
仅2019年,就有超过100吨穿山甲鳞片被有关部门截获。这相当于一年间,数十万只穿山甲在野外被非法猎*并进行交易。
如今,穿山甲的八个物种全部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其中,主产我国的中华穿山甲被列为极危。
穿山甲
濒危中的一线转机
就在中华穿山甲几近灭绝的时候,却突然迎来转机。
2019年,国家颁发的医保范围内不包含穿山甲饮片及中成药,2020年颁布的《中国药典》将穿山甲除名,2020年6月5日,穿山甲属所有种调整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在我国自然分布的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以及据文献记载我国曾有分布的印度穿山甲都将受到更严格的保护。
2021年5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在蚂蚁森林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首个以中华穿山甲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公益保护地。
该项目计划通过组建乌禽嶂公益保护地管理机构及团队,密切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社区合作,强化开展巡护与监测,有效减少偷盗猎活动的发生。
项目还通过监测了解区域内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他重要物种状况;帮助周边社区开展生计发展及自然教育活动,构建保护地与社区的和谐关系,促进实现该区域的有效保护。
蚂蚁森林乌禽嶂公益保护地 ©SEE基金会
同年5月,在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正式成立。作为乌禽嶂公益保护地项目的在地执行机构,促进会在该地区积极开展了以中华穿山甲为旗舰物种的各项保护工作。
巡护员日常巡护、收集红外相机数据 ©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
从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的9人巡护队定期开展巡护工作,累计进行巡护722次,巡护里程共2882.65公里。
巡护队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新鲜(挖掘一年内)穿山甲洞穴 觅食痕迹 98 处,获得穿山甲视频112段,折合有效拍摄次数84次,并初步掌握保护地本底资源情况。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个穿山甲保护宣教室,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自然教育和公众宣传活动5场,提升社区和公众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