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年5月,阳武侯薛禄上疏朱瞻基,请求放弃开平前沿卫所。收到奏疏后,朱瞻基紧急召见张辅、杨士奇商议此事。在说到明军退回长城一线时,英国公张辅极为不满:
“长城以北的开平卫所、兴和所事关明军命脉。一旦放弃,必将滋生蒙古各部重新崛起。到时,北方强敌会认为屈居长城内的大明软弱可欺,以至南下入侵,扰乱边境。”
可是,朱瞻基、杨士奇却另有主张。放弃开平卫所,构建防御阵地,对大明恢复元气十分有利。因此,朱瞻基悍然决定,明军退守长城,坐看瓦剌吞并阿鲁台,并放弃奴儿干都司。然而,仅仅19年后,朱祁镇就在土木堡被瓦剌彻底击溃,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皇帝被俘,京城被围,差点亡国。
那么,朱瞻基在位期间都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他要放弃祖宗基业?朱祁镇遭遇“土木堡之变”是不是他埋下的祸根呢?
好圣孙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长子,朱棣的长孙。1398年2月,朱棣梦到朱元璋将象征王权的“大圭”交到他手上,并告诉他:“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不久后,朱瞻基出生了。在看到朱瞻基时,朱棣忍不住大呼:“此子英气满面,和我梦见的一样啊。”
朱瞻基的降生重新勾起了朱棣的野心。朱元璋病逝不久,朱允炆强力削藩引来了朱棣的反击。在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历时4年,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入主应天。然而,靖难之役将本该默默无闻的朱高煦推到了台前。由于是武将出身,且战绩辉煌,朱高煦成了武将们心中的太子人选。
当时,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搀扶,很不受朱棣的喜爱。虽然在靖难之前,朱高炽就因嫡长子的缘故被册封为燕王世子,可朱棣夺了天下,却不愿让这个不讨喜的大儿子承继大统。
对于太子的人选,朱棣犹豫了两年。在此期间,文臣推举朱高炽,武将扶持朱高煦,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令朱棣不厌其烦。然而,朱棣秘密召见大学士解缙时,解缙却不提太子人选,只是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朱棣恍然大悟,他在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之间犹豫不决,却一直将朱瞻基当做嗣君培养。因此,不久后朱高炽就被册封为太子。而在朱棣北征蒙古期间,他又将九岁的朱瞻基带在身边,着重教育。
1424年7月,朱棣病逝于榆木川。当时,朱高煦在乐安州心怀不轨,阴谋叛变。杨士奇、杨荣担心朱棣的离世会刺激朱高煦铤而走险,故而秘不发丧。在朱高炽登基后,朱瞻基亲临草原迎回朱棣的灵柩,方才瓦解了危机。
然而,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因病驾崩了。在病逝前,朱高炽紧急召回正在应天的朱瞻基。当时,朱高煦也得到了朱高炽病危的消息,于是在朱瞻基返程的路上暗藏*手埋伏。可朱瞻基识破了朱高煦的阴谋,提前出发,绕过必经之路,顺利回京。
与朱高炽一样,继位的朱瞻基依旧“捧*”心思短浅的朱高煦。他的赏赐比任何人都丰厚,他的要求,朱瞻基也全部满足。俗话说:“强者示之以弱,弱者示之以强。”朱瞻基就要朱高煦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随意可欺的孺子。
然而,自大骄纵的朱高煦刚举起谋反的大旗,就被朱瞻基迅速压制。在押回京城后,朱瞻基将他放在铜缸中,点火焚烧,活活烤死。朱高煦的叛乱是一场闹剧,却让根基不稳的朱瞻基树立了威信。自朱高煦之后,各地藩王纷纷夹起尾巴做人,再也没人妄想复制靖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