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有一怪兽,专在辞旧迎新之际出来,为祸一方。故而每每到了年末岁首,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放鞭炮,企图吓走“年兽”,欢欢喜喜的迎接新年。
年兽,又名年或夕,是中国民俗神话中的一种恶兽,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在《金刚钻·说过年》中,年兽外形上更像是狮子和狗的结合体。
在《铁报·年兽》中,年兽头有独角,体型庞大。更甚者所描绘的年兽一身雪白,长着血盆大口,双头,四耳八腿......
在一九五九年的《新民晚报》上便刊登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年兽是一种神奇的野兽,它长着两个令人生怖的头颅,四只耳朵,八条腿。
一年四季都在沉睡,只有等到除夕这天才会出来觅食。年有三怕:怕巨大的响声、怕红色、怕日光。
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燃放烟火、爆竹、张贴春联,来赶走年兽,久而久之这些传统就保留了下来,成为过年的习俗。
追根溯源,年兽之名可在《谷梁传•桓公三年》中有迹可循。其中“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这里用庄稼谷物的成熟周期来进行记事。
而在《尔雅•释天》里更是直接言明:“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年”之名在甲骨文中的形态为“禾、人”组成,上边为禾,下边为人,取人负禾之义,意思是谷物成熟,人们收获之际便是到了“年”...
诸如此类解释,大体都是谷物成熟之后,便是“年”,而在过年之际便会有“年兽”出没。此时的人们为了避免庄稼谷物被年兽糟蹋,所以只好想尽办法来驱赶年兽。
那为何过年要放鞭炮(爆竹),是真的为了“吓跑”年兽吗?
其实早在先秦之前,便已经存在“放鞭炮”这一习惯。先秦时期的人们会进行“爆祭”,意为燃烧柴火,目的是为了驱邪告慰神灵,祈求平安。
在《周礼·春官》一书中便记载着,此时祭祀有九祭,其中的第三祭,便是爆祭。
“爆”须先“烧”竹,与平时的烧火取暖不同,这里的“烧”讲求在燃烧竹子发出声响,意在驱邪避祸,故而这才有爆竹声辞旧迎新的说法。
无独有偶,在宋代也有“燎竹者,爆竹也”这样的习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