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陵墓除了下落不明的朱允文,以及在南京安葬的朱元璋之外,其余帝王陵寝皆在北京,也就是今日所熟知的明十三陵。今日明十三陵的规模以及名气皆远胜于历代任何一座陵墓,甚至相比之下,清西陵也远远不及明十三陵。
清朝的陵寝总共有三处,清朝的发祥地是在沈阳,也就是当初的盛京,这个时候清朝的统治者主要是皇太极、努尔哈赤以及其祖父辈,因此清朝的陵寝第一处便是关外的山岭。虽然说皇太极对清朝有着一定的贡献,基本上奠定了满清后期的基调,但是相比于清朝后期杰出的帝王来说,其名气远远不如后代子孙,再加上当初清朝虽然逐渐壮大,但是奢华程度以及规模远远不如其他两处陵寝,同时又处于地势较偏的东北,所以关外三陵自然也不如其他陵寝。
而剩余的两座则是清东陵和清西陵,但是这两座陵寝相比起来,清东陵的名气更大,而清西陵则略逊一筹,这其中原因还要从埋葬的人物以及规模程度说起。
因为有明十三陵的规模,所以按照满清统治者的设计,清朝的陵寝也需要有明十三陵的规模,也就是说,清朝的历代统治者皆需要葬在一处。所以按照这样的设计,清东陵从最初的规划上,从选址、设计再到修建,其中规模要比明十三陵更为宏大。
因此,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便是葬在了清东陵,而康熙同样是遵从了祖宗的意思,但是等到雍正之时,却违背了祖宗的意愿。雍正并没有按照祖辈的意愿,而是另选了遗址来安葬自己,也就是后来的清西陵。虽然历史上并不知道雍正选择清西陵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有人认为雍正觉得清东陵风水不佳,而另外一方面有人认为雍正乃是篡位,所以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雍正的出现,才有了清西陵。
如此相比清东陵,一开始便是作为帝王集体的陵寝而修建,规模自然要比雍正一时头脑发热,所选的遗址宏大,所以这也间接地促成了清东陵的名气,要远远胜于清西陵。
清东陵先后安葬的有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以及后期的咸丰和同治皇帝,除了以上帝王之外,还有两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一来便是孝庄皇后,孝庄皇后身上的历史谜团以及女性独特的政治魄力使得后人钦佩,而另一方面就是备受历史争议的慈禧太后。
但是清西陵除了一开始的雍正皇帝外,还有道光皇帝以及光绪皇帝。虽然说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及政治影响力,但是道光皇帝的出现,将中国带向了下坡路,甚至开启了百年的侵略,而光绪皇帝更是慈禧太后政治下的一名傀儡皇帝。显然这几位结合在一起,让后人有些鄙夷,自然很少有人会去瞻仰。
至于溥仪皇帝,在溥仪帝王登基之时,由于大清朝先后有光绪皇帝以及慈禧太后去世,安葬规模极其宏大,而当时的大清朝已经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在耗费全国之力安葬慈禧太后之后,已经无力再修建溥仪皇帝的陵寝,而后期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帝王下位,更没有力量,再次修建陵寝。幸好国家后期大发善心,这才使得溥仪皇帝安葬在清西陵围墙之外。
所以清西陵的规模一共埋葬4个帝王,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而清东陵埋葬5位皇帝,10位皇后,136位嫔妃、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其中政治影响力以及地位皆远远胜于清西陵。
因为帝王以及后宫嫔妃的陵寝皆陪葬有珍贵的宝物,自然而然引来众多盗墓贼的挖掘。但其中清东陵的名气一定程度上还得依赖于孙殿英,若非孙殿英当年假借军事演练,盗掘清东陵,恐怕世人也不会知晓清东陵之中所藏宝物的规模宏大,从而引起民间以及世界各地的关注重视,直接将清东陵的名气扩张到了海外。
所以总的来说,清东陵的名气一来是依赖于它的规模宏大,乃是作为帝王集体陵寝而存在,二来便是其中所埋葬帝王的政治影响力,最后一点原因便是其中所陪葬的宝物乃是世间最为顶尖的文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