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禅诗”便是具有禅理、禅趣或者禅意的诗歌。
这类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另一种则是通过描写山水风景,营造淡泊宁静、超凡脱俗的氛围,从意境上治愈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第二种禅诗,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这种带着山水禅境的诗歌。
还有黄庭坚的“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也是一首美景与禅理兼具的禅诗,只是开篇10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其二》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黄庭坚虽然也受佛家影响,但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以佛经、语录中的典故为切入点,《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便是其中的代表。
黄庭坚在1095到1100年期间,因修撰《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巴蜀黔戎一带。
诗题中的斌老就是指黄斌老,是文与可的侄子,当时在戎州任通判一职,两人意气相投,常有诗歌唱和。
可惜的是,黄斌老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而黄庭坚倒是留下不少与之相关的诗歌,例如《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和斌老悟道颂》、《赠斌老》等等。
从这些诗歌中不难看出,两个人确实交情匪浅。
诗歌首联“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一下子将读者摄入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中。
“竹”、“荷”是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尤其是炎炎夏日,风吹竹林,雨滴荷花,是文人墨客眼中最美的诗料。
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有诗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尽初夏的幽美清凉,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黄庭坚这一联虽不如孟浩然,却也同样清丽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高竹、新荷描写得如此动人心弦,正体现了他病愈后的悠然心境,正如南宋文人魏了翁在《黄太史文集序》所言“山谷以花竹和气,验人安乐”。
再来看颔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在诗客眼中,万物皆有灵性,这里诗人以鱼、鸟为载体,来表现他对禅的领悟。
在很多诗词中,“鱼”和“鸟”其实都象征着自由悠闲,像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就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营造了一种很宁静安闲的氛围。
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又曾言“池鱼思故渊,羁鸟恋旧林”,再联想一下黄庭坚当时的处境,因罪被贬,漂泊异乡,对仕途难免产生厌倦之情。
所以他以鱼悟世网,以鸟入禅味,也正表现了他厌倦官场世俗,寄情山水,以花鸟虫鱼为乐的豁达情怀。
接着的颈联“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这两句要对照《维摩诘所说经》来理解,“是身为灾,百一病恼”。
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人的身体受苦后,要通过大彻大悟后才能摆脱病苦,恢复健康。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强调心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良药,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最后的尾联“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病中心情烦躁,不想见客,病愈后,心情舒畅,盼望友人的到来。
诗人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是赠答诗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主旨,可见两人情意深厚。
整首诗来看,虽是禅诗,插入了一些佛教的元素,但是并不枯燥,只是开头十字,“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便美得令人心醉。
结尾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写景抒情,面面俱到,自然浑成。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评价这首诗,“以生见巧”,我深以为然。
不知你们认为黄庭坚这首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