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张的发展历程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西汉时期的“灞桥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公元105年,蔡伦由淘米受到启发,用树皮、破布、麻纤等掺在一起造出了植物纤维纸,这是现代纸的雏形。之后,造纸技术传到了世界各地,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东汉时期的“蔡侯纸”
近年来,中国造纸工业技术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印刷适性,实现了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造纸业依托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改造,走上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电子纸产生的由来
过去20年里,诸如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等数字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发现,通过计算器终端获得信息更具便捷性和互动性。由此导致了一场关于“无纸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讨论,数字化手段大大减少了传统纸张的消耗,电子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或E-paper),或称“数字化纸”、“数码纸”(Digital Paper)。它是“像纸张(或纸板)一样,具备记忆功能并采用反射式的、可以重复擦写的显示器”。这种新的平面显示平台,由于外观上好像一种较薄的片状物,重量轻,可适度卷曲或折叠,用来展示电子形态的文字与图画,成为实用性强、新型的阅读工具或载体,因此被广泛地通称为电子纸。它结合了电脑和传统纸的优点,旨在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从其概念的提出到技术的逐步完善,如今电子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书,数字出版离人们越来越近,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纸将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并且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
即将带来时代变革的电子纸
三、电子纸无处不在
电子纸和电子墨水的研究开发,至今己走过了许多年头,使人们感到有点意外惊喜的是,电子纸的技术和应用一经突破,其势头就呈燎原之态,不仅在报纸、书籍、电脑和显示器这些理所当然的载体上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一些人们原来不曾想到的地方,电子纸也展示了它新鲜、实用、有趣的面貌。由于电子纸的柔软性能越来越出色,因此欧盟一些国家的军队己经开始考虑用它来制作军事地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图比较起来,电子地图不仅更结实耐用,而且电子的特性使它可以达到输入刷新、存储、记录的效果。此外,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应用中,电子纸也将扮演一个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约2000年前,中国东汉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此世界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明籍此曾领先世界1000余年。今天,电子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势不可挡,它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因此,电子纸在我们未来生活中带来的变革将是无处不在。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9ZC15
课题名称:电子纸的前世今生
负 责 人:朱志伟
工作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