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区的和记洋行,是京城沦陷前的一个难民点。
该洋行为英国在华食品冷藏公司,以加工出口冷冻蛋等为主要业务,一战期间就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食品冷藏出口基地。
它占地600余亩,建筑群高大、宽阔而坚固,非常适合难民聚集。研究者称,当时不少南京老百姓认为它是英国资产,日军不敢侵犯,所以大量的老百姓来这里避难,“不少于万人”。
(和记洋行)
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厂位于长江穿城而过的下关区,乘船外出,交通便利。
沦陷时,外国目击者称,逃难者众,屡发惨剧,“多数的人因抢登渡船而和渡船一起沉在江底。而其余的人沿长江上游逃亡,碰到了日军,被他们用机关枪扫射。”
陈德贵,和记洋行逃难人群中一个15岁的普通老百姓,12月13日,他还没有来得及逃走,就被日军从难民群里抓走了。
(和记洋行位置)
日军以和记洋行是“国营企业”为由(实际上是民营),肆无忌惮地从这里抓“嫌疑犯”。和陈德贵一起被抓走的,共2800个年轻人。
据陈回忆,他们被日军用刺刀逼着,排着长队押到煤炭港一个仓库。
行前,日军还在地上放两个脸盆,让所有人把自己身上的贵重物品,如戒指、手表等一律取下放进去。
(抗战时期外籍人士在中国)
实际上,呆在外国商行里逃难的中国人,以及在这个时候还没有逃离南京的人,基本上都是贫困老百姓了。据史学者考,南京沦陷前,“南京城3/4的居民与大部分外国侨民,都已经离京或正在离京。”
有钱有权的,都早早得到了放弃守城的信息,想方设法往长江上游“跑反”,逃往武汉、重庆或云南;家境不富的则跑向苏北、皖北,投靠亲友;而最后留下的,都是准备往郊外农村避难的贫苦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