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东上河村。程立胜摄
深秋穿行在山西省晋城市太行一号公路上,犹如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红色的枫叶点缀山间,公路两旁的杨树擎起金黄色的叶子,掩映着一个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里,有许多致富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近年来,晋城市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支部领办 擦亮特色品牌
晋城市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村民王继龙今年74岁,种了一辈子黄梨,没想到这几年黄梨能这么赚钱。“我一年都能跟着‘捡’万把块钱!”王继龙把自己的两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平时在合作社管护梨树还能赚个零工钱。
高平市黄梨种植面积达5万亩,首推铁炉村的黄梨品质高。据介绍,高平有着数百年的黄梨种植历史,而铁炉村的黄梨曾作为贡品,又称“铁炉贡梨”。可10年前,盛名之下的“铁炉贡梨”遭遇了发展困境:“原先村里的老黄梨树品种老化,长期处于放任状态,导致梨树内膛空旷、枝条交叉重叠、树冠郁闭,果品产量低、品质差。”铁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王建飞说。
铁炉村黄梨产业必须找出路。王继龙还记得,10年前,在村委会的木桌前,村民代表们进行了几个晚上的讨论,最终,铁炉村党支部做出了决定:整合200余万元资金,由党支部领办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 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随后,铁炉村的许多梨园里建起了集雨池和涌泉节水灌溉设施,推广果园生草技术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采用光波诱控、色板诱控等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铁炉村还领办建设了黄梨深加工厂房,研发形成“药食同源”的梨脯、梨片、梨膏、梨饮品等系列梨产品生产线。这两年,在直播带货的风口上,梨膏产品成为热销品。“仅在铁炉村,黄梨产值就达到1700万元,全市黄梨产值达到4亿元。黄梨、红薯、黑菇、白猪等‘一村一品’产业,在支部领办下,渐成规模。”高平市委*原健说。
目前,晋城市已有396个村实行支部领办模式。晋城市市长薛明耀介绍:“村党支部起到领头作用,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帮助村里增收。比如,有的村子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 合作社 农民’模式,发展连翘产业。”
多村联建 抱团形成合力
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临河而修,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皇城相府坐落于此。村中阡陌巷道里,照壁高门与合院布局诉说着人文积淀。
几年前,皇城相府景区计划扩大面积,可是需要超过村界,沟通起来颇为费事。皇城村党支部*、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深有感触:“皇城相府景区的发展受限于村子面积,被束缚住了手脚。”
从地图上看,皇城村位于谷地内,周边被郭峪村、史山村、大桥村、沟底村围住。这几个村子,皆有人文或自然资源禀赋,也都各自盘算着发展本村的旅游产业。
“那些年,恶性竞争特别多。”时任皇城相府文旅集团负责人王天亮回忆,“有的大巴车还没进皇城村,就被郭峪村‘抢’走了。由于主打的都是‘古堡’文化,各村之间进行门票低价竞争,导致旅游配套、服务管理跟不上。”
是时候进行变革了。“其实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郭峪村古城保存完好,大桥村海会书院有唐宋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史山村与沟底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阳城县组织部长柴高原介绍,2018年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5个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委,涉及村务之间的重要事情联席公开,以皇城相府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事业融合发展。
支部联建,让5个村子实现“抱团”发展。从皇城村山间的高品质民宿向下看,皇城相府古堡的土色墙壁与郭峪古城的河山楼遥相呼应,在山那头,海会书院千年古塔上的孔雀蓝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这片文旅资源高度融合的景区,“五村融创”的大景区格局初显。目前,5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高平市东城街街道沟北村也是靠着“五村联建”站稳了脚跟。沟北村地靠上党盆地边缘,用东城街街道办党工委*赵静谱的话说:“既无资源,也无区位优势。”这样一个原先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的村子,现在吃上了旅游饭。
记者走进沟北村“寻梦小镇”,迎面是一个激光打造出的“绿野仙踪”秘境,抬头尽是繁星点点的天幕。走在村里,只见墙面上绘着元素丰富的色彩画,连地面都是五彩斑斓。“从任何角度拍照,都是一张色彩丰富、精彩绝伦的大片。里面处处是小而精的感觉,一个20平方米的屋子,由声、光、电搭配出了一个魔幻空间,小孩子在里面跑来跑去,能玩半个多小时。”游客张志超常带着孩子光顾此地,对这里每一处别出心裁的“娱乐设施”都精通,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写出了“打卡攻略”。
去年,“寻梦小镇”综合收入1300余万元,帮助沟北村集体收入跨越“百万元”关口。赵静谱信心满满:“先富带动后富。我们成立了‘环七佛山乡村旅游党总支’,把周边4个村子联合起来,组团发展。现在‘长平不夜城’项目已经实施,带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农村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支部联建是一条经得起检验的路径,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样板。”晋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全胜介绍,晋城市已有196个村实行“支部联建共富”模式。
村企合作 唤醒沉睡资产
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的大王村,有炊烟袅袅、有高端民宿,美丽乡村入画来。这里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但随着资源枯竭,长期粗放采煤带来的生态恶果逐步凸显: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植被稀疏,常年煤灰遍地……村支书王学礼曾一筹莫展:“没了煤矿,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
路总要继续往前走。“我们先交历史欠账,从改变村容村貌开始。”王学礼说。修路、打坝、植绿,黑色减少了,绿色增多了,3年时间,大王村的绿水青山回来了。
2017年,大王村又干了一件事,“筑巢引凤来”。大王村成立招商引资专班,远赴河南、上海、天津等地宣传本村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最终成功吸引一家河南公司前来投资。
2021年,在陵川县政府、投资方共同帮助下,大王村建设了120亩水果观光采摘园、2栋800余平方米有机蔬菜大棚、20亩露天蔬菜园、40多间民宿,打造了200亩中药材养生园、修建药膳餐厅……“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做。我们合作成立了陵川县金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5%,打造田园综合体。”王学礼介绍。
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依山傍水,生态宜居,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釜山村与长平煤矿、高平农投等企业深度合作,探索“企地共建共享共治”模式,挖掘“绿水青山、红色工业、古建筑群”等特色资源,釜山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0余万元,还帮助企业实现“煤转旅”“黑转绿”产业转型。在高平市,这样的“村企合作”覆盖11个脱贫村。
“村企合作,要充分考虑地缘因素、投资意愿、资源资本适配程度、产业发展前景。”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辛艾艾介绍:“通过企地共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叠加效应’;通过互促共进,产业规划联动发展,激发‘联动效应’;通过三产融合,催生‘聚合效应’,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晋城市已有106个村实行企地合作模式。”
据统计,目前,晋城全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970个村突破30万元,332个村超过100万元。(本报记者 胡健 乔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4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