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路遥去世后,有人曾经对他和前妻林达的爱情,说过这样一句话:路途遥远,山高林密,到达不易,先离而逝。这16个字非常在理也很是耐人寻味……另外,也有人说,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和他离婚,主要是因为他身上有3坏习惯……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今天,很多朋友除了关心他的作品,还在关注着他的前妻林达以及他的女儿路远(后改名路茗茗),都想知道她们和路遥的经历以及她们现在的生存状况。现在,我们就将自己搜集和整理到的一些内容呈现给大家。
邢仪,画家,1969年延安插队。1972年西安美术学院上学。1975年回到延川文化馆做群众美术工作。1978年《体育世界》杂志社美术编辑。在陕北劳动工作前后十年走遍山山峁峁,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用手中的画笔对插队生活作了真实描绘。是路遥和林达的好友,也曾为路遥的母亲画过像,《当代》2015年第3期刊发过她的一篇文章《那个陕北青年——路遥》,对当时的一些情形有过详细的记述。
“延川县大胆使用北京知青,林达被选到县委宣传部通讯组,我则到了县文化馆。路遥在县委大院与林达相识,不久路遥又开始和林达谈恋爱了”,“ 印象中初恋时的路遥对林达的指示言听计从”。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路遥的家人对林达是非常满意的,林达第一次来到路遥家,邢仪是这么记述的:“路遥大(养父)沉默寡言,满脸慈爱,蹲在灶台后拉风箱。路遥妈看着儿子和准儿媳,看着准儿媳的北京同学,喜不自禁。她在灶台前和后窑掌不停地忙乎,然后从灶下给我们传递食物……那温馨的场景至今令我回味、令我感慨。”林达的家人对于路遥的态度,邢仪也有涉及:作为侨委干部,林达的母亲比较开通,对于林达与路遥的恋爱,她无奈地说:“女儿爱上了,我有什么办法呢?”然后林达的妈妈要召见这位陕北女婿。
邢仪还说,1973年几经挫折后路遥考上了延大中文系,而林达没有参加考试,在路遥上学的几年里,她节省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资助路遥的学业。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看到所有的相关文章里,几乎是无一例外地提到这样一个事实: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多经济来源是靠林达资助的,就连路遥在学校里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达给路遥准备的。
1978年1月25日,路遥与林达经过六年时间的恋爱,终于结婚了。“他们的婚礼是县城文化圈的一件大事,轰动了上百人来送礼。”邢仪说,“路遥穿着件略显宽大的蓝布制服,新理的头发,有些土气,但精神焕发。可能是过于紧张,林达的脸色苍白,林达与路遥站在众人面前显得挺不自在,他们两人分别都向外拧着身子。”
尽管“向外拧着身子”,但婚后的林达扮演的当然是一个贤妻的角色:1979年,与林达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路茗茗后,路遥才思喷涌,1980年路遥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并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后,路遥在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时,长期离开西安到外地采风和创作,林达则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摩擦与裂痕也是在这间产生的,黛影儿《路遥之死——不幸的婚姻是人生的毒药》将路遥在这期间的表现归结为以下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