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暑气重,雨水较多,湿邪亦重。因此,夏季人们经常被暑湿所困扰,出现烦热、头痛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暑”。提到中暑,很多人会想到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真的是对付中暑的“万能药”吗?
中医将中暑归为“暑温病”范畴,认为其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加之夏季暑邪乘虚而入,灼燔阳明、触犯心包所致。如在多汗、口渴的情况下,出现无力、头晕、头痛、耳鸣、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就是中暑的先兆了。如果出现面色发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皮肤温度下降,甚至四肢抽搐,则说明已经中暑,需要紧急处理。
根据中暑的环境和症状,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阳暑通常见于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的劳动者、运动人员,表现为高热、心烦、头晕、乏力、口渴、大汗,舌苔黄干。
对于阳暑,需要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物,并及时补充水分。否则会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阴暑是一种病证名,“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张开,腠理疏松,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或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快速饮用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从而引发阴暑。
阴暑患者除烦热、头痛、口渴外,常表现为恶寒、出汗不多,甚至无汗,以及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等。藿香正气水适用于阴暑。
藿香正气水自宋代就被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久用不衰,堪称夏季中暑的良药,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它的药物组成包括藿香、白芷、紫苏、生姜等温热类药物,因此,对于高温、暴晒等原因引起的阳暑,切记不要使用,否则会火上浇油,加重病情。
对于“乘凉饮冷太过”导致的“外感风寒、内伤湿冷”,藿香正气类药物更为有效。方中藿香为主药,具有解表祛暑、化湿和胃的功效;紫苏叶、白芷可发散风寒;陈皮、厚朴可行气祛湿;半夏具有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茯苓、苍术则能够健脾止泻。当有头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时,可以给患者开具藿香正气类药物。
因此,藿香正气类药物虽为夏季良方,但还需辨证为先,切不可盲目给患者使用。
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孙鹏
编辑:于梦非 王宁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