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这小半年,你有没有为孩子的长高大计费尽心机?骨头汤、成长素、营养补充剂、拉伸运动……但凡听到可以蹿个儿的偏方,都会拿来给自家娃试一试。不过,这些所谓增高秘籍,对长高真的有帮助吗?今天,就来为大家扒一扒那些风靡一时的长高谣言,看看下面这些你有没有遇到过的“坑”。
辟谣·多喝骨头汤能长高
骨头确实含钙丰富,但和补钙关系不大。
首先,骨头中的钙人体难以吸收;其次,不管把骨头炖多久,那些钙也很难溶进汤里。我们看到浓浓的白色汤汁其实大部分是脂肪。所以,长期喝骨头汤不但不能补钙,反而还有导致肥胖的风险。
对比骨头汤和牛奶的钙含量——骨头汤:2mg/100ml;牛奶:104mg/100ml。
牛奶的钙含量要远远大于骨头汤,所以给孩子补钙,喝骨头汤不如喝牛奶来的实际。
辟谣·牛奶当水喝能长高
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日应该饮水1500-1700毫升。
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是3%左右、含糖量约5%、含钙约1%。如果按照这个量喝牛奶,钙的供给就会超量,脂肪和能量也超很多。即使饮用日饮水量一半的牛奶——800毫升,摄入的脂肪和能量也多。
此外,牛奶当水喝,还会导致体内摄入蛋白质过量。过多的蛋白质供给,人体不能“照单全收”,吸收率反而会下降。
牛奶每日饮用量不应当超过500毫升。而且像果汁、碳酸饮料、功能饮料、AD钙奶等牛奶饮品等饮料不宜多喝,更不能作为日常水来饮用。
辟谣·田七煲汤能长高
近年来“田七”受到很多养生人士的追捧,而田七能帮助孩子长高的这件事,也成了爸妈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田七炖鸡、田七炖排骨、海马煲田七”这些民间偏方能安全、有效地增高。而且这些中药、补药可能存在加速骨骺线闭合的风险,会导致终身高受损,甚至出现性早熟等內分泌疾病!
同时,添加了中药材的凉茶,孩子们也不宜多饮和常饮。一些包装食品中强化的某种营养素,如强化维生素ad钙的牛奶、酸奶,以及强化维生素c、铁、锌的饮料,如红牛之类的电解质饮料,糖果,面包,鸡蛋等,在选择时也要看看含量,算算需要,否则过犹不及。
此外,还有像花粉、蜂王浆等成人配方的保健品,给孩子食用同样是件很冒险的事情。
有一个五岁的女孩连续吃了几个月的花粉、蜂王浆之后,不但没长高,反而出现乳房开始增大、骨龄达到了九岁等性早熟的表现。性早熟的孩子不但不会“高人一等”,反而会导致骨骺提前愈合,最终失去了长个儿的空间,“矮人一等”。
辟谣·吃成长素能长高
营养不良的确会影响身高,但是天然食物中非常容易获得的营养素,实在不需要用补充剂来补充。通过天然食物获得某种营养的同时,还能同时获得很多其他的能够促进成长的营养。最近几年,以赖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各种成长素,成为新型的增高营养补充剂。据说吃了可以促进健康成长、促进钙吸收、有助于增进食欲等等。
赖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其他氨基酸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获得。厂家推销赖氨酸补充剂的说法无外乎,谷物中赖氨酸含量非常低,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
我们亚洲人的传统主食米饭中确实缺乏赖氨酸,但还有其他很多富含赖氨酸的食物可供选择,例如瘦牛肉、猪肉、鸡肉、鱼、虾、坚果、蛋类、豆和豆类蔬菜等。
与其盲目购买价格不菲的营养补充剂,还不如想着法子给孩子吃上述提到的这些食物。
辟谣·吃营养补充剂有利于发育
大多数父母给孩子吃补充剂都是没有必要的,比如维生素C、钙、锌等,这些都非常容易从食物中获得。如果孩子长期饮食不均,已经造成严重缺乏某些营养素,引起诸如贫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症等疾病,则须遵医嘱进行补充。其他的情况下,包括轻微的营养缺乏,都可以通过膳食调整来补充,也应该通过调整膳食来补充。
轻微的营养缺乏可以通过膳食调整缓慢地改进。本身对于孩子来讲,人生还没过几年,不具备“长期”缺乏的条件,是很容易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的。
短期的、轻微的营养缺乏并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反而可能因为父母为此做出的努力,为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均衡的饮食结构,让孩子终身受益。
通过膳食补充是最安全,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辟谣·拉伸、悬垂能长高
对于驼背、脊柱侧弯的患者来说,脊柱牵引也可以帮助恢复一定的身高。
看清楚没?恢复!
简单来说,就是拉伸运动一段时间后,骨间组织恢复至比较好的厚度,这时测量身高值会有一点点增长。但这样的拉伸并不是孩子本身长骨生长带来的长高,如果拉伸不当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肌肉损伤。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合理的锻炼有利于平衡骨骼的生长及全身的钙磷代谢,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注意一定要选择可以使骨承受压力的运动,这种压力是促进骨生长最好的刺激。
我推荐如下几种运动:
●包括跳绳、跑步等有利于四肢的运动;
●仰卧起坐、体操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
●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全身综合性的运动,都有助于全身骨骼的生长和延长。
但是在这特别要跟大家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好拉伸,避免出现关节韧带的损害。孩子们要想真正的健康成长,那么至少要连续运动4至5天,每次要求30至45分钟是比较好的选择。另外让孩子根据年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文/潘慧(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