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围绕“开天辟地新中国”展开了主题演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新中国的两个伟大的符号,国旗和国歌也诞生了。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来自上海,名叫曾联松,他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而是一位才32岁的业余美术爱好者,更是一位饱经战乱的热血的爱国青年,当时上海解放不久,曾联松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充满了憧憬和期待。那年七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他决定尝试一下。然后就夜以继日地构思设计,他的灵感来自于仰望星空时的“盼星星,盼月亮”这个联想。
他决定以大五角星来象征中国共产党,以几颗小星环绕大型来象征广大人民围绕在党的周围,团结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但究竟应该有几颗小星,这是他当时的一个纠结。后来他读到了*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讲的人民所包含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决定画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四个阶级,同时也可以从广义层面指整个中国人民。接下来他又反复构思,如何在这画面中在旗帜上放置这五颗星。
起初他是把大星小星都放在旗帜的中央,但给人感觉画面比较呆板,比较局促,他又反复修改,最后把五星红旗挪向旗帜的左上方,顿时给人一种视觉开阔,星光照耀大地,辉煌灿烂的感觉。他把这个设计图案的定稿就寄给了新政协筹委会。*看了非常喜欢。在政协讨论国旗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曾联松本人也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给他的感谢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但当时500万元等于后来的500元,作为酬谢您对国家的贡献……。作为一个普通的上海热血青年的才华和奋斗,铸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辉煌。
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著名教育家、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的提议。1934年,时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剧作家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那么当时由于时间仓促,他就把自己创作这个电影的主题歌的歌词就写在香烟盒的这个衬纸上。他刚刚完成电影的故事梗概和歌词,他就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了。
聂耳看到这首主题歌,特别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被这歌词深深打动,当时聂耳才23岁,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二厂担任音乐部的主任,他是经田汉介绍加入了中共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
据他的友人回忆,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他住在离这里不远的淮海中路的一所公寓里,“几乎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为了唱起来更为流畅,据说聂耳对歌词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比方说田汉的原文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聂耳把它改成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在新政协讨论国歌的时候,大家对这首曲子没有争议,但对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一些议论,甚至田汉本人都建议可以修改一下,但梁思成、黄炎培这些人认为这个歌曲是历史产物,曲和词最好都不作修改,而且以法国的马赛曲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主席和*总理也同意,认为新中国要“居安思危”。*当时还说:“用原来的歌词才有那种感觉。修改以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了。” 最终新政协一致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随后,*、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可惜今天找不到当时的影像资料,否则将会多么的感人。
(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