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城无失业
在景德镇没有失业。工作机会很充足,但工作条件很恶劣。长时间的工作、糟糕的食物、没有休息日和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工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工人首先根据他们的籍贯-景德镇、安徽或其他省份,被组织起来。根据从事的工作种类,他们进一步组成了工会。罢工并不少见,但很少诉诸暴力。商会是通常的调解者。
许多妇女从事各种形式的瓷器生产,如绘画、雕刻和刻字。如同中国的每个行业一样,学徒制也盛行于整个瓷器行当。我饶有兴致的注意到几个小男孩在绘画鸟类、花卉、鱼类和蝙蝠(最后一个是好运的象征)方面的艺术能力。
陶工和注模工工资从每天1角到1元墨西哥银元不等,这包括饮食和住宿。画工的工资从每天1角2分到3元不等,其差异根据的不是工作时长,而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但任何工匠都不能工作太久。如果有人被发现做的太多,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他就会受到同事们的严厉惩罚。
我们从收税员那里了解到,每年大约有价值500万元的瓷器从景德镇运出。每一件产品都用小船顺流而下运到饶州,然后换大船转运到上海和其他城市。其中绝大部分是供给国内市场,中国人还没有领略到提倡国际贸易的价值。

最出色的画工每天可挣3元钱(墨西哥银元)

玲珑餐具的制作需要很多时间和技巧
也许最受外国人欢迎的瓷器设计是“玲珑”,也就是在盘子、杯子和碗上可见的米粒图案。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用这种模式制作外国风格的餐具的艺术,并且正在为它们找到一个现成的市场。
制作米粒图案需要极富耐心的技巧和不菲的时间。湿粘土首先在陶车上被制作成一个粗糙的杯子或盘子。干燥数小时或一天后,用符合容器弯曲度的专用刀具小心修利。下一步则是在谷粒形状的孔中进行切割。这由一名熟练的工人使用一柄小而灵活的柳叶刀进行操作。
我之前一直以为,米粒图案是把米粒压入湿润的粘土中制成的。直到我看到了实际的过程,这个错误的印象才得以纠正。这些小孔完成后,器物就可以进行釉下绘画了。装饰完成后,下一步是上釉。这是一种细腻和乳状的高级瓷釉。这些生冷的液体通常用毛刷刷上去,但有时候碗是浸入釉中的。
操作重复约三十次,间隔一段时间干燥,直到所有的孔都填满。一天只能涂五到六层涂料。然后以通常的方式烧制,从窑炉中出来时填充孔以美丽的半透明状显得脱颖而出。
从景德镇出口瓷器数量最多的是一家在纽约的中国公司。每件瓷器在装入大箱子之前都要用稻草小心地进行手工包装。这些涉外的箱子是在景德镇制造的,在打上中文和英文标记后被直接运往纽约。

制作有名的米粒图案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