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国学,与你一起,品读万卷经典,博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
今日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是雨季的开端,所也是大地回春的重要节点。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雨水的到来,不但让植物重获生机,更是让春天的生机开始尽情绽放。
下面小言就来为您介绍一下关于雨水节气的民俗和禁忌,一起涨知识~
拉“保保”
在四川有些地方,“拉保保”是一种风俗,“保保”指的是“义父”,“义父”的意思是希望能借义父之福,使子女健康地长大。
回娘家
川西有一种习俗,那就是在雨水这天,出嫁的女孩子们都会带着礼物回家。
女婿送节
而在雨水节,还有一种重要的风俗,就是女婿来送别,送礼的礼物一般是两张藤椅,用一米二的红色丝带缠绕,叫做“接寿”。
占稻色
占稻色是华南稻米种植地区盛行的一种风俗,即用爆炒糯米花来预测今年稻米的品质。
忌讳无雨
在古代,人们通常看天吃饭。认为雨是上天对百姓的馈赠。
春雨绵绵,预示着一年的收成,因此雨水这天,人们是很希望会下雨的。老话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
喜入不出
在雨季的一天,就是填仓节。人们喜欢进账,不喜欢支出。
每个家庭一般不会向任何人借任何东西,如果有人来找他,他也会拒绝。旧时农民不能在这一天卖粮食。而粮铺则偏偏在这一天购买食物。
水獭捕不到鱼
在一些地区,是不希望水獭在雨水这天捕不到鱼的。《周书》时训中说:「雨之日,獭祭之,五日为鸿雁,五日为草木。」
旱獭是一种水生动物,有点像小狗,爱吃鱼,经常在河中*死一条鱼,然后把它扔到岸上,再下水继续捕鱼,直到它们在河岸上堆积起来,满足它的胃口时,它们就会高兴地吃掉。
由于鱼群的排列方式就象祭祀时的祭品,故称“獭祭鱼”。
1、易疲倦
春季,天气热,脑血流相对较少,故易疲倦,故有“春困”之意。这时候应该多到室外去透透气。
由于在此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我们不能不提到“春捂”。“春捂”是指春天的时候,不能匆忙地把衣服脱掉。
这是古代先民在穿着上,根据春天的气候特征,在春天里,阳气渐盛,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开始脱棉穿单。
2、易患风寒
第一,初春时节,气温还很低,温度变化很大,容易导致体质虚弱。第二,冬天的衣服不要急着脱掉,要注意保暖。第三,多运动,多到室外深呼吸,多晒太阳,体质虚弱的人可以服用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3、关节疼痛
下雨的时候,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肩关节、腰关节痛的情况比较多,要注意保暖。
但现在,北方的天气还没有完全消退,而且还时不时的向南方吹来,温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现在的天气没有冬天那么冷,但因为人体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所以对风寒的抵抗力也就降低了。
养肝益气,健脾化湿
随着雨水的增加,阴气很容易滞留在脾上,很难祛除,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
因此,在“雨水”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脾的保养,同时也要保持肝脏的平衡。
少吃油腻,多吃粥补胃
“雨水”是万物生长的开始,在这个季节,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生冷油腻的东西,
还要注意保护脾胃的阳气,平时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比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
揉腹提肛,健脾益肾
春季和夏季,主要是保持“阳气”,在睡觉之前按摩腹部,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阳气,起到健脾固肾的作用。
要仰卧,以肚脐为圆心,双手顺时针按揉腹部200次,有助于改善消化,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