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灯
文|北芳
正月十五叫上元节,又叫灯节、春灯节、元夜,正月为元月,夜为宵,故称元宵节。
元宵节的灯是一种历史,需要到汉文化节典里去翻找,需要到《京都风物志》中去查询,需要到历史电视剧里去观看,需要到古人留下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和“花市灯如昼”“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千古名句中去想象,因为如今的灯节,已将许多传统的活动都淡化了,城市的街巷和商家店铺前,用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来庆祝,乡村做灯的能工巧匠也罢手了,人们买电子灯例行着传统活动,张灯结彩闹元宵的场面很少见了,新年的压轴大戏也只剩下吃元宵和吃饺子一种味道了。
旧时人们没有电视和手机等各种现代娱乐工具,但是民间娱乐节目似乎更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盛大而隆重的民间活动。所有的节日,似乎都是很讲究灯火的。灯火,是黑暗中光明的使者,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她永远是温暖的载体,衍于人心的美好向往。节日的灯火,象征着温暖和光明、美好和希望。
蓦然回首,元宵节的灯火是最旺的一族,“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自汉代燃灯祀“太一”的习俗后,唐代把灯节确定在正月十五,到了晚上,人们可以“闹花灯”,即张灯、观灯、猜灯谜、放花炮焰火。
元夜,古代御殿皇宮灯火璀璨,灯球巧制,数点银星连地滚;鳌山高设,万松金阙照天明。宫灯名目繁多,花样万千:“官人灯”表示仕途顺利、步步高升;蟾蜍灯寓意蟾宫折桂,应考得中;莲花灯表示连年有余;象形灯,象征太平有象,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螃蟹灯意指八方招财,纵横天下;兔子灯意味着将吉祥和好运送达所到之处……
民间的热闹和皇宫一样,赏灯、看戏、观烟火、吃元宵,但是民间又多了一样情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此,民间又把元宵节称为情人节。有时候我们要了解古人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可以到古诗词里去体味,最著名的就是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车马、鼓乐、灯月交相辉映,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如云,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走进清代竹枝词里:“细马轻车巷陌腾,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闲煞团圆月,多少游人只看灯。”
如今,有些地方的元宵节活动依旧举办得很隆重,张灯结彩、狮舞龙腾、彩扇翩跹,猜灯谜、耍杂技魔术、耍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划旱船、走百病等,传统民俗在民间淋漓尽致地传承演绎。
胶东农村的元宵节,最热闹的场面是扭秧歌、唱大戏,最传统的灯文化是用豆面做灯碗。豆面灯碗很有讲究,家里有几个人,就做几个粗大墩壮的花灯,花灯边剪捏成莲花边、菊花齿、上下翻边轮齿等,元夜,小孩拿着花灯到外面玩耍,月色下满街都是萤火晃动的灯火和小孩的欢声笑语。
细条的豆面切成12块圆柱形,做十二月灯,在灯碗嘴处是几月就捏几个褶,闰几月就多做一个;再做动物灯、家人属相灯等,元夜时拿着鸡灯念念有词地到处照:“鸡照照窗台,蝎子不蛰胖孩;鸡照照炕邦,蝎子不蛰老娘;鸡照照炕头,蝎子不蛰老头;鸡照照鸡窝,母鸡下蛋多多”。牛灯、猪灯、圣虫灯、元宝灯等,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还要做一个“看场佬”灯,去场院绕场正转三圈,倒转三圈,边转边大声唱“看场佬,看好场,一年打下万石粮”。
用豆面做茔灯,去祖坟祭奠。茔灯的灯身要细而高,灯碗皮要薄,寓意后辈不出矬子,嘴皮薄,会说话。如是单身汉插单芯,双人墓插双芯,三人墓插三个芯。茔灯必须先蒸熟,才能往茔上送,否则下一辈人要出不孝顺的“生分子”。茔灯在傍晚送到祖坟上,给老祖宗送灯照着抓虱子。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乡村,好多家里穷得没有豆面做灯碗,于是大人一般会给小孩用铁丝编制一个球形或椭圆形的灯笼,有的用芦苇杆劈成细篾编制灯笼。外面用白纸糊上,用红纸剪出锯齿边贴在灯笼的上下两个口,里面放半截蜡烛,小孩提着铁丝灯笼到外面玩耍。还有一种萝卜灯,用萝卜刻成桃形凹槽,用红染料染成桃子,里面放蜡烛,用线吊在棍子上挑着。小伙伴儿们唱着“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的儿歌,猜着谜语,手提灯笼满街转,捉迷藏,整个村子到处都呈现出欢乐的景象。
如今,胶东的灯碗很少有人愿意费事做了,琉璃精致的古代宫灯进了国家博物馆,彩灯、铁丝灯能保存下来的也进了各地民俗博物馆,萝卜灯也很少有人耐心去制作,又因防火意识加强,上莹送灯不再带火,所以人们大都是买造型各异的电子灯,送到茔地,想必如今那边的祖宗们身上也没虱子了吧?送个电子灯照着好吃饭吧。
元宵节的灯,寄寓的不仅是宗族香火的延续与兴旺,更寄托了人们渴求生活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真挚祈愿。回望旧时灯节的繁华,不忘民俗传承文化的精髓。
作者简介:北芳,原名 卢翠莲。山东省栖霞市人。山东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芝罘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