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抹绿色,溢一片春光。今年的3月12日是第44个植树节,南国早报植树节特别策划,带你了解如何将“认养”一棵树变为绿水青山。
曾经种下的树苗,你知道它长得怎样了吗?近日,南国早报发起《你曾为南宁“添”过绿色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市民有“当年种过的树已失联”的遗憾,以及“今年不知道去哪里种”的困惑。专家表示,义务植树不仅限于种,更应该护。
南宁市李宁体育园,以前市民种下的桃花树开花了。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卢盈摄
“没地方种”的困惑比较普遍
3月3日,南宁市狮山公园发出一则植树召集令,仅一天时间,名额全部爆满。“才100个名额,第二天看到的时候已经满员了。”市民谢女士抱怨自己手速慢,以至于现在还在寻找可以带孩子种树的地方。
记者发现,大家对于在植树节种树的热情很高。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约200人中,有86%的网友愿意抽出空余的时间去植树,认为植树麻烦的人几乎为零。此外,对于没能参与种树的原因,有63%的网友表示主要是因为“没有组织”或者“没地方种”。
“3天内,我们的报名人数突破了700人。”张女士是南宁市某研学基地的负责人,在距离南宁市30多公里的五合片区的一个村庄里,专门留出了一片可种树的平地。从3月1日起,张女士在朋友圈发了活动征集,3月7日-9日,有近800人报名。其中,要求在植树节前后种树的占了70%。
张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市民预约种树的日期已经排到了4月中旬,“我们更提倡,种树应该是365天的事情,而不仅限于植树节。”
2021年南国早报小记者俱乐部举行的植树活动。资料图片
当年种下的树苗多已失联
问卷结果显示,48%的网友坦言“树种下以后,从来没有去看过。”至于是什么原因,50%的人是因为“种植的地方太远,没有时间回去看”;22%的人则已经忘了当初种的树在哪里;9%的人种完之后,根本没想过回去“探望”。
3月10日,记者来到南宁市李宁体育园,在该园的绿化区,记者看到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不少三四米高的树木上还留着市民当年种树时的认养牌。南宁市李宁体育园客服中心经理韦日春介绍,这10多年来,通过植树认养活动,广大市民在体育园种植了桃花、枫树、黄花梨、桂花树等2000多棵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