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个人和家族的未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结婚时都希望选择个吉利的日子,以确保婚姻的顺利和幸福。尽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挑选结婚日期时,有一些日子是不宜结婚的。首先是杨公忌日,即杨公儿子去世的日子。传说中,古代有个姓杨的老人,他有13个儿子。由于邻居都没有儿子,杨公总是在邻居面前炫耀。邻居对此很生气,说他的儿子不一定会长命百岁。杨公听后哈哈大笑,自信地表示,就算老天每个月都夺走一个儿子,至少还有一个儿子可以为他送终。
然而,命运似乎有着自己的安排,当年发生了瘟疫,杨公的13个儿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孤独终老。因此,杨公儿子去世的日子被称为杨公忌日,这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杨公忌日共有十三天,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在这些日子里,人们普遍认为不宜结婚。另一个不宜结婚的是穷日。穷日是干支历中的一种特殊日子,即每个季节的亥日。亥是地支中的最后一个。根据五行学说,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天干中乙属木,丁属火,辛属金,癸属水。
因此,春季的乙亥日,夏季的丁亥日,秋季的辛亥日,冬季的癸亥日被认为是一年四季的穷日。穷日意味着结束,因此在传统文化中认为不宜结婚。每年的穷日时间都不同,例如2023年的穷日分别是1月5日(癸亥日)、3月18日(乙亥日)、5月17日(乙亥日)、7月28日(丁亥日)、8月21日(辛亥日)、10月20日(辛亥日)、12月31日(癸亥日)。此外,端午节也是不宜结婚的日子。传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江自尽,这一天恰逢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因此被称为端午节。在古代,端午节被视为恶月恶日,人们要避免五毒,插避祈福辟邪。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常说“端午安康”。
端午节并不是喜庆的日子,根据我们祖先的观念,为了求得平安,这天不宜结婚。此外,清明节和七月半也不适宜结婚。这两个节日被称为“鬼节”,是祭祖和纪念逝去亲人的日子。在这两个日子结婚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也是对祖先不敬的表现。此外,结婚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邻居、亲朋好友的帮助,而清明节需要上山祭祖,人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参加婚礼,因此在清明节和七月半这两个日子结婚是不合适的。另外,父母的生日也不宜结婚。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有人相信在父母生日这天结婚是不吉利的。古人认为,新人不应在父母生辰日当天结婚,因为这可能会相冲,对父母和新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虽然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出于对平安的考虑,我们最好避免在这个日子结婚。最后,丧事期间也不宜结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避免喜庆与丧事同时发生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在古代,人们通常要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在三年内不结婚、不拜年、不放鞭炮、不贴红纸春联。在现代社会,一般在丧事后的3个月内不宜结婚,至少要等三个月才能举办喜事。避免在丧期内结婚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总的来说,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结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相信这样能带来好运、幸福和长久的婚姻。同时,挑选结婚日期也是家族传统的一部分,长辈通常会参与决定婚礼的日期,以确保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吉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人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幸福和喜好。再加上现代人的忙碌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不会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忌讳,而更加注重自己的选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