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的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去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一个寻常的夜晚,阿豪洗完澡,收拾好房间,从楼顶一跃而下。就这样,父母、老师、同学眼中性格好、学习好、长得好的阿豪离开了这个世界,甚至手机里面所有的讯息、资料都删得干干净净的,仿佛要抹掉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其实,阿豪的选择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在他后面的内心独白便可窥见一二。阿豪之死,谁之过呢?
父亲的期待“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是驾训班的标语,也是父亲阿文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每年,阿文都会送给阿豪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上面醒目的标语就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对于阿文来说,阿豪是他的希望,是能给这个家庭带来阳光的人。而对于阿豪来说,“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这句话像是枷锁,父亲的期待让他喘不过气来。从影片中可以隐约猜测,阿豪复读更多是为了父亲,父亲逢人就自豪地说他儿子明年上医学院。可是,作为父亲,阿文从来就没有问过阿豪想要什么,也不关心他想要什么,也不在乎他是不是开心,只是自以为是地用驾训班那一套去教育他。美曰其名,就是为他好。这大概也是很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当然,我没有理由说他不爱阿豪。事实上,他很爱阿豪,而且是一种固执的偏爱,只是这种爱让阿豪只想逃离。他不懂,不是爱本身不对,是爱的方式不对。
母亲的冷淡与父亲阿文相反,母亲琴姐偏爱小儿子阿和。阿和出事的时候,她会变得焦虑,质问丈夫为什么不帮小儿子说话;在得知小儿子有女朋友,并且还*了的时候,她选择把她留在家里;去辅育院探监时,琴姐会因为小儿子想吃小时候的铁蛋宠溺地笑,还会因为怕小儿子担心,所以没告诉他女朋友*的事。对比来看,琴姐对大儿子阿豪其实算是挺冷淡。有一回,琴姐因阿和的女朋友阿玉要产检没人陪发愁时,阿豪主动提出可以陪她去。母子之间的对话,我感觉不到有丝毫的亲近。她从不关心阿豪在学校的情况,只知道他去上补习班了。所以,当阿豪的朋友唐晓真说起阿豪自*前一周都没去学校时,她一脸不相信,因为阿豪那一周照常的早出晚归,她理所当然地觉得阿豪是一个省心的孩子,从来不曾留意过他情绪的变化。她不懂,再省心的孩子也需要理解与关心。
弟弟的叛逆弟弟阿和读书不认真,逃课、打架是家常便事,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后来还因砍人事件进入辅育院。跟很多家庭一样,一旦家里出现一个不省心的,父母就会把希望寄托给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闭口开口就说,你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了,你要好好读书,我们全家都靠你了。弟弟的叛逆,让阿豪不得不一直懂事。对于弟弟,阿豪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弟弟,羡慕他可以不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其实也藏着些许的怨气,怨他为什么如此的不争气。阿豪有一回来辅育院探监说起阿玉的事,得知弟弟什么都还不知道时,有些许想要动怒,大概是“恨”他为什么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只躲在监狱里就可以了。而自己,为什么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只能24小时从无间断,阳光普照。他不懂,有时候他甚至希望待在辅育院里的人是他,只为那片刻的歇息。
自我的压抑朋友唐晓真在阿豪去世的葬礼上对他母亲琴姐说,他对人很好,有时候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我想,大概是压抑得太久,忘了怎么去爱自己。有一幕,弟弟阿和的女朋友阿玉说他父母刚刚吵架吵得很厉害时,阿豪笑了笑说,习惯就好。从这里可以看出,父母的吵架已经让他感到麻木,习以为常了。外表温暖阳光的他,心里住着一个破碎的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没有人的地方把破碎的自己一片片拼接回来。也许他也曾想过对父亲说出自己的心声,跟母亲说他想要一些关心,跟弟弟说哥俩好好相处,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然而,现实是,他们一家人从来就没有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从来就不曾坐下来好好聊聊天。某些瞬间,他们之间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相互认识,却从不曾近距离地交流过。
“阳光普照”是一个多么有生命力、多么温暖的词,却是阿豪一生都想摆脱的枷锁。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阳光太猛,也会把人灼伤,虽外表依旧,内心却伤痕累累。最终,他还是自己亲手砸碎了那个缸,把那个破碎的自己放出来。阿豪在影片里的戏份不算多,却很有冲击力。阿豪的懂事真的让人心疼,明明那么好的一个人却用这么决绝的方式来拯救自己。不过,对于阿豪来说,兴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但愿,下辈子,阿豪可以觅得一处阳光与阴影对半的居所,做一个真正温暖、阳光的少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