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礼】
“揖礼”属于相见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算起来怎么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揖”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有时则又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示出狂徒郦生对刘邦这位无赖皇帝心里不是很服气。
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
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身体肃立,双手抱圆,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 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身、 时揖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古代军礼
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口,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多为将士、江湖人士所用。
古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行礼时左右手的位置恰是最好体现。男子行礼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礼,则正好相反。
【万福】
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剧中霓凰郡主与梅长苏长亭相认后,再见面时就不以军人身份行拱手礼了,而是行了女子专用的万福礼。
中国历朝历代礼仪众多,切对长辈 同辈 姿势 穿搭各不相同,今天就简单的学一下手礼,目前最熟悉的是汉朝礼仪,男抱拳,女屈腰,这都是传承改变完善下来的。
无论推手礼,抱拳礼都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有人认为:左手压右手,因为古代是右手拿武器,所以和平是左手压着拿武器的右手,慢慢演变成祝福。笔者认为右手代表力量,左手护住右手代表不漏锋芒,虚怀若谷,谦虚低调。
你认为礼仪的由来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欢迎一起探讨,学习中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