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有《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时候,就一直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致。
最近在一部小说里看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不是汴京清明时节的春景,而是汴京的秋景。
书中列举了三处说明是汴京秋景的证据。
一、画中画有五头驴,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被人牵着朝汴梁走去。书中分析,那个时代,买木炭,都是大户人家在冬天用来烤火的。
如果画的是春景的话,春天过了,接下来就是夏天。夏天不可能需要木炭烤火。即使提前购买,也很少有人会在夏季之前购买。商家也不可能提前几个月把木炭买回来,这样既积压资金,又占用库房。
因为秋天一过,接下来是冬季,而冬季才是购买木炭的旺季。秋季开始储备木炭,是商人的首选。
书中由此推断,《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京的秋景。
二、画中有三处酒幌上可以分辨出“新酒”二字。这样的酒幌,就相当于今天一些店铺,在门口写的“XXX已到货”的广告牌。
“新酒”,就是用新收获的粮食酿的酒。那个年代的汴京,无论是高粱、小麦还是稻谷,都要到秋天才能收割。清明时节,是绝对没有新收获的粮食用来烧酒的。
书中由此推断,《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京的秋景。
三、画中有一处,画的小摊贩的案上摆的切开一半的西瓜。
书中分析,北宋时代,不可能有大棚种植反季节的瓜果蔬菜,清明时节,汴京绝对不可能有西瓜卖。而在夏末秋初,有西瓜卖,比较靠谱。
书中由此推断,《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京的秋景。
既然有这么多证据,证明《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京的秋景,那作画的人为什么要以“清明”两个字来命名这幅画呢?
书中分析,作画者张择端是为了吹捧宋徽宗。张择端通过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来体现因宋徽宗治国有方,才有民众安居乐业、百业昌盛的繁华局面。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二字,张择端所要表达的是宋徽宗统治下的“盛世清明”,而不是“清明时节”。
以上观点,毕竟来源于小说。小说的可信度不能成为真实的依据。不过,这部小说的作者在后序里,特意提到了关于《清明上河图》名字的解释,是经过多方考证了的。
一直只听说过《清明上河图》,还没真正、认真地欣赏过《清明上河图》,因所能看到的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图片,难以寻找到以上三点证据的确切点。记下这段文字,只是对自己原有认知的一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