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俗理解每个节气之前,需要先简单地了解三个知识点:
第一、分布。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各仨月,每月俩节气,俩节气间隔15天。所以是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乘以四季一共24个。
第二、节气是农历历法的补充。我们在启用公历之前使用农历,当然如今也在并用,在使用农历之前用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从干支历里面吸收进来的。如果把农历比喻成一篇文章的正文,那么二十四节气就是它的备注或补充。
第三,最早二十四节气是依据斗转星移而制定的。所谓斗转星移是指北斗七星组成的那把“勺子”,“勺子把儿”指向正东偏北那一天为立春,顺时针转一圈儿到立春的前一天为一年。这样立春这天就成了岁首,意思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到汉武帝时有了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出了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并将这一天定为冬至日。学过初中地理的都知道,无论斗转星移还是日影变化,都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带来的。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冬至日就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那一天,夏至相反,春分和秋分则是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赤道。
好了,了解了节气的分布、起源及科学原理,接下来简洁的过一遍每一个节气。
首先是有规律、同性质的几个。二十四节气中有四个“立”,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它们是四季的分界点,也是用来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活动的。还有两个"分",即春分与秋分,这俩分别是春秋两季的中间点。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在夏冬两季的中点上不叫夏分和冬分呢?因为编制节气不是写作文非要对仗,一年太阳直射赤道就那两天,所对应的古人观测的天象也只能是那两天一样,即昼夜平分。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两个“至”,即夏至与冬至,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冬至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