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唯物辩证法的内涵和特点(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和内涵)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3-11-06 23:58:4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核心观点

●伟大斗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把伟大斗争提升为治国理政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且使其居于先导性地位,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和政治贡献。

●密切结合新时代背景、着意强调“新的历史特点”,体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伟大斗争的深刻思考。

●伟大斗争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内涵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是有特定涵义的,必须完整准确科学地理解和解读。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点。**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由此,深入把握伟大斗争,不能仅仅围绕字面涵义打转转,而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和解读。

伟大斗争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伟大斗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斗争性与同一性都是事物矛盾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由此使“矛盾”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同时,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推动事物的发展,一切发展都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从哲学上说,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都不可或缺,且同一性是相对的,而斗争性是绝对的,那么,从政治上说,便不能只讲同一性而不讲斗争性,不能只讲和谐而不讲斗争,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由此可以说,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普遍性。

对不同性质的矛盾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一切事物及其运动中存在的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每一事物内部的矛盾特殊性构成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认识事物,最主要的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性;研究问题,最主要的是研究问题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最主要的是结合实际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矛盾解决方法的特殊性,*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主要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对于非对抗性的矛盾,一般应采取非对抗性的解决方式;但对于具有对抗性质的矛盾,就应采取刚性斗争的方式。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角度说,当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已经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时候,采取斗争的手段便成为一个必然要求。由此,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斗争方式的选择。

伟大斗争在“四个伟大”整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把伟大斗争提升为治国理政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且使其居于先导性地位,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和政治贡献。

伟大斗争为伟大梦想开辟道路。**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中充满着无数艰难险阻、风险考验,来自国际上的“围追堵截”,来自国内的“干扰迷惑”,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征程中已经付出了许多斗争努力。“船到中流浪更急”,在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段里,必然存在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进行伟大斗争,同那些损害中华民族利益、阻碍中华民族团结的任何行为作斗争,同阻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任何行为作斗争,才能够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开辟道路。

伟大斗争为伟大工程扫清障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许多新的深刻的问题。对于我们党而言,要时刻准备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时刻准备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只有全党以攻坚克难的态度和行动进行伟大斗争,经受复杂环境和巨大风险的考验,才能实施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斗争为伟大事业化解风险。如果说40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半程的话,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必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半程。前半程是曲折的、不平凡的,后半程更加曲折、更加不平凡。如何更好地探索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如何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进一步有机结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定型,如何消除“成长的烦恼”、缓解“转型的阵痛”,等等。解决这些尖锐复杂的问题,都需要进行伟大斗争。

伟大斗争是基于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而提出的战略要求

密切结合新时代背景、着意强调“新的历史特点”,体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伟大斗争的深刻思考。

从历史使命上说,**强调:“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巨大风险与挑战。对此,**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从历史任务上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为全党指明了各种不同领域的斗争形式:一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二是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三是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四是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五是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并特别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从历史担当上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善于把认识和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指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准确科学理解伟大斗争

伟大斗争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内涵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是有特定涵义的,必须完整准确科学地理解和解读。

伟大斗争是坚守人民立场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开展并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阐述伟大斗争内涵时又强调:“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伟大斗争是坚持法治原则的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以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始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与使命为前提的,是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前提下展开的斗争,是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展开的斗争。典型的证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靠法治手段解决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难题,坚持运用法治手段来开展伟大斗争,有效保障了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有序。

伟大斗争是讲求策略方法的斗争。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矛盾与问题时,面对矛盾与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并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是进行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方法。当分裂势力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外国势力侵入我国领土时,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当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时,必须采取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而当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时,又要采取党内斗争这样一种斗争形式。

伟大斗争是追求和谐与和平的斗争。就国内来讲,通过开展同错误思潮、固化利益、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腐败现象、分裂势力的伟大斗争,可以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就国际来讲,通过开展同错误思潮、西方渗透、分裂势力、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斗争,可以创造出安定、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以利于积极推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

栏目热文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内容)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哲学观点,源自古希腊哲学,后来由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和运用。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对矛盾、变化和发...

2023-11-06 23:24:26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特征)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特征)

1. 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2023-11-06 23:30:37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框架)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框架)

【导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下面点滴学习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关于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的介绍...

2023-11-06 23:42:43查看全文 >>

辩证法的三种方法(辩证法的四个方法)

辩证法的三种方法(辩证法的四个方法)

(1)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

2023-11-06 23:53:51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五对基本范畴。重要知识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定义...

2023-11-07 00:03:34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第一节:唯物论与唯心论1、世界是什么 1)、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各种现象都是物质的各种表现形态,意识也是物质的...

2023-11-06 23:53:22查看全文 >>

唯物主义的20个例子(举几个生活中唯物主义的例子)

唯物主义的20个例子(举几个生活中唯物主义的例子)

编者按: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列宁阶段...

2023-11-06 23:32:04查看全文 >>

高中唯物辩证法框架图(高中唯物论和辩证法)

高中唯物辩证法框架图(高中唯物论和辩证法)

开学延期,补课班停课,特殊时期大家只能在家学。但寒假在家,本来学习环境就比较松弛,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内容才好,别急,小北...

2023-11-06 23:58:05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通俗讲解)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通俗讲解)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飞行编队飞过北京上空。 (图片来源:人...

2023-11-06 23:43:00查看全文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结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结构)

湖南中公教育为您带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一、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介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这...

2023-11-07 00:01:5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