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段话,现在读来,仍觉惨烈。
“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地从心里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在朝鲜战场上,魏巍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魏巍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战士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时任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回忆道:“魏巍把《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送给打阻击战的官兵们时说:‘你们才是这部书的真正作者。’”
“谁是最可爱的人”温暖了一个时代
魏巍家中有不少来信和赠送的纪念品,看后非常令人感动。
一个年轻的战士名叫王雪庆,家中贫苦,上不起学。参军后,努力学习文化,每天学习三个字,到1950年开始学习写日记。五次战役强渡临津江时,他的日记放在裤子口袋忘了拿出来,被江水浸湿了,部分字迹模糊了。他说:“心痛得我不行,那我也没有舍得扔。”他把这本宝贵的日记送给了魏巍。
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3月6日,下段行军有几个要求:1、防空好(时时要有防空观念,管制【止】灯火,保证不受飞机袭击);2、走好路(路线调查周密计划);3、团结爱兵好(体力思想互助,吃好饭、喝好水、烫好脚、睡好觉);4、军政纪律好(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朝鲜人民风俗习惯);5、战术技术学得好(走路是课堂,休息是操场)。口号:1、不怕人分散,有一个人作一个人的工作;2、不怕时间少,有一分钟作一分钟的工作;3、不怕干部能力弱,就怕不做工作;4、工作要想搞好,检查最重要;5、自觉是基础。日记中还记了不少朝鲜语的中文发音。
魏巍收到的读者来信。魏平供图
魏巍的作品感染着一代代人。女儿魏平回忆,家里有一封聋哑女孩子的来信是这样写的:当我拿到了青年报第314期,一眼看到了您的通讯,我是怀着怎样的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来读完它呵!我说不出我是受到多大的教育和鼓舞……亲爱的魏巍同志,我现在已读到三年级了,明年暑假就要走上建设祖国的工作岗位……我向您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顽强地学习,攻破科学堡垒,掌握技术来完成祖国交给我的任务和最可爱的人对我的希望!
生命的最后时刻,魏巍念念不忘的仍是“最可爱的人”。久病在床的魏老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50多年了,我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但我心里经常流泪。”
铁骨柔情,历经沙场的魏巍内心也有最柔软的角落。1948年,魏巍在战争的暇时写下了一封充满感情的家信。这封信,经历了战火和迁徙,保存了半个多世纪,这浓浓的思念,这诗人般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读来仍然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