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片段
再比如第十五集《初次下海》,宋丹丹饰演的和平女士向丈夫贾志国抱怨:“像咱这种靠工资过日子的,难!”
丈夫反驳:“跟十年前比比,咱们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嘛。”
和平女士不依不饶:“那是,跟旧社会比,咱这还相当于地主了呢。”
贾志国兴奋地补充:“还是大地主,刘文彩级别的。”
这时候和平女士终于忍不住放大招了:
“你也好意思比?有你这模样的刘文彩吗?还整天人五人六地夹个皮包,说皮包都抬举你,人造革的。碰巧了呢,也能坐回小汽车,还没人擦车的挣得多呢。”
贾志国回答:“这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正在着手解决。”语气里明显底气不足。最后,和平女士一句话绝*:“哼,等解决完了你也该退休了!”
那一年,剧中的贾志国四十岁,算到今天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不知道皮包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我爱我家》片段
如果说《我爱我家》表现的还是北京中上家庭九十年代的生活,那么《闲人马大姐》和《东北一家人》所展示就是世纪之交市井平民的日常百态。
前者的片尾曲唱道:“没事咱也打回的”,那时候,打车对于马大姐这样的下岗家庭,还是相当奢侈的;而后者更是直接表现了下岗潮中的一个东北家庭,在离开工厂后的迷惘和奋斗,一百多集的《东北一家人》显然要比春晚舞台上黄宏那句“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更加详细和深刻。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名就很符合2000年左右广东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而《老娘舅》《外来媳妇本地郎》《西安虎家》一类的地域情景喜剧,对于地方生活的刻画就更加细致入微,很容易带给当地观众亲切感。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二儿子康祈宗的演员郭昶去世时,多少老广难过不已,仿佛失去了一个活生生住在隔壁的邻居,而《老娘舅》中那句“阿庆啊,伐桂侬是伐是阿拉额女婿,恩妈总归是侬额恩妈”和《西安虎家》中那句“困成马咧”,大概也只有当地观众才能百分之百地领略其中的笑点。
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几年前的生活,在我们记忆中便已经模糊。扎根现实的情景喜剧,恰恰是国人日常生活的活化石,以至于当我们今天想要了解九十年代,没有什么比看《我爱我家》更合适的方式了。
典型人物折射非典型生活
都说情景喜剧难拍,动辄上百集,就那么几个简陋的布景,要是没有有趣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又凭什么吸引观众?而这一切,都要搭建在典型人物上。
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他们是现实中各种人格的叠加,在平凡和善良的底色上,他们时而勇敢时而胆小,时而大方时而抠门,时而聪明时而糊涂,笑料就在这种变化里生长出来。
许多年过去,当具体的情节和台词被遗忘,只有典型人物成为一部情景喜剧不褪色标签。燕小六、白展堂、佟湘玉、大周、老高、洪班长、康天佑、牛小伟、贾志新、夏东海……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列下去,总有几个名字能唤起个人独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