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伙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其实每个公司、组织、团队,都是创业者的精神追求的外化,大量的创业者构思自己的事业的时,他们看到的根本不是客观事实,不用用户组织,也不是产业缝隙,满眼看到的只有自我。
每个人的生存模式其实就是让别人看自我的优秀,从而拥有一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告诉合作伙伴,也不会与合伙人沟通。长期不沟通,导致对合伙人所做的决定和做法产生质疑,对合伙人的有了偏见性的想法。从而走着走着就散了。
那为什么不和合作伙伴沟通呢?
大多数人正常的反应是,这不能说啊。要是告诉他们我搞不定,我就会失去尊重和信任。没有尊重和信任,我还有什么底气合作,我怎么领导团队?
那为什么不敢把困难和合作伙伴说呢?
一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其实是在某种生存模式下的不断循环中,被固化和强化的。一个人是被他的生存环境所塑造的。你要理解一个人,你需要看到他的生存处境,看到他的生存模式。
比如说,我认为父母喜欢我,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领导给我机会,是因为我工作能力强,别人跟我交朋友,是因为我优秀。
相反,如果我告诉父母我做不到,我父母就会很难过,跟我说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有了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果我说不行,其实也得不到帮助,还让自己更难受,还不如不说。
甚至更糟糕的是,如果这个问题,我后来能解决,但因为我跟别人说了,别人就能当个话柄长期来说我。
所以遇到问题,一定不能告诉父母,一定不能告诉朋友,一定要掩盖困境,自己想办法搞定。如果实在不行,最坏的结果已经出现了,那到时候再说。
在电影《燃点》的纪录片里,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这么回忆,创业的难。有些困难你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消化。你跟团队说团队崩溃了;跟家人说,家人说别那么累嘛,干嘛要去创业;你要跟投资人说投资人跑了。
把自己的缺点和遇到的问题努力掩盖掉,只让别人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这能让我感到安全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缺点,自己也会刻意回避审视自己的缺点。我会自我指责,就更容易去指责别人。
这其实会非常痛苦。一个不能停止自我指责和指责别人的人,就会永远都活着控制欲、不信任与焦虑里,无法构建坚实和稳定的人际关系。
那如何与合伙人建立深度关系呢?
我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理想期、冲突期、整合期和协调创作期。
1、理想期是什么?
就是让别人看到你好的那一面。因为欣赏优秀的一面,大家开始走近,甚至进入契约。但是即使你们之间拥有了契约,并不代表你们拥有了深度关系。
体验来自预期,你觉得好,其实是因为与你的预期一致。
举个例子,过生日和朋友去海底捞吃火锅,餐厅的广播就响起了生日歌,而且有一个机器人服务员缓缓走来,上面放了一份蛋糕以及礼物,接着,服务员小哥哥小姐姐举着牌子来给主播唱生日歌,非常温馨、感动。这就是你的理想预期或者超预期,这也是海底捞带给你的高光时刻。
所以很多关系之初我们会有高光时刻。哇,这是我的理想团队啊。哇,这是我的理想上司啊。这是我的理想男神啊。这是我的理想女神啊。
但这种符合预期,有可能是真的符合吗,也有可能是你过于强烈的愿望扭曲了事实,还可能对方根本是角色扮演,套路行动作。
所以,理想期,你看到了理想化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你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关系。真正进入关系,是从关系的第二阶段:冲突期开始的。
2、人和人为什么有冲突?
因为不符合预期。但真实世界里,谁的一切能完美符合另外一个人的预期?
但凡你和人生活在一起,你与人协作,就会永远面临冲突。
冲突的两个核心动作:
一是指责,因为你发现对方的行为没有符合预期。你会觉得很失望,甚至愤怒,你就会指责对方。就像小时候我父母指责我不如别人家小孩。
二是自责或者内疚。我内疚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这很难受。其实很多的人际控制,就是从让对方内疚开始的。
冲突当然非常痛苦,所以没有关系愿意一直停留在冲突期,这太消耗能量了。
所以如果不擅长处理冲突,就会用三种逃避方式来面对。
第一种逃避的方式是冷漠。
理想期和冲突期都是能耗很高的状态,而冷漠就是降低能耗。
比如说,这个人回家就沉默寡言,甚至就在家门口的车里抽烟不想进家门。在公司里,他服从指挥,老板说什么他做什么,指一指动一动,但没有热情了,下班到点了马上就走。这种状态,其实是他已经没有心理能量再付出热情了。
第二种逃避方式是超越
看上去,也没起冲突,一方会退让。如果家庭里,一个人会说,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好男不跟女斗。这种方式看上去冲突避免了,但其实是我不想投入能量了。我不愿意去花精力看到你的处境,完整地看到你,和理解你。
第三种就是分离
指责和内疚太难受了,算了吧,辞职、散伙、分手、彻底逃了。
冲突令人痛苦。所以,有人会选择与所以人保持距离,孤家寡人地生活,用一种隔离的方式与社会协作,就好像村上春树小说里描写的那种生活。这样是可以回避冲突的,但是也做不成大事。
3、把冲突处理好,就可以进入关系的第三阶段:整合阶段
我们都知道阿里的HR特别强大。其中一点,就是他擅长带领一个组织,进入整合期,把形形色色的人,整合起来,变成阿里人。
怎么整合?讲两个特别小的技巧:
一、就是像Word里查找替换功能一样,把所有“问题”这个词,换成“差距”这个词。因为你看到的所有的问题。本质上其实都是差距。
如果说:我觉得你有问题。这就已经进入了指责状态。
但是如果你这样说:我觉得和预期有差距。那至少是两边的问题,有对方的问题,也有你的预期问题。
当你说对方有问题的时候,其实是你把球抛给了对方,让自己站在一个批判者的位置。但是如果说差距,就是大家在一起,面对差距,评估差距,那些是他做的问题,哪些是你预期的问题,这就是一起在关系中成长。
二、绝对不能攻击对方动机
比如,有一个人在以“恶意”指导“行为”,对你不利,你怎么办?
去当面对峙吗?说你为什么伤害我?你是故意的?还抵赖?我有证据!
这样的做法,也许能制止、停止他对你的不利和伤害,但从此你就多了一个敌人,少了一个朋友。大多的合伙人关系,就是因为一次的吵架,把积怨已久的矛盾乘于10倍的愤怒表达出来,从此天涯各路。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就算他做的是坏事,他也一定为自己找到了好理由。
你戳穿他,他也一定从内心认知协调出发,把你当成了坏人。这样,他才能睡着觉。所以绝对不能攻击对方的动机。
一旦攻击了,甚至你大获全胜,你就引爆了一个定时炸弹。
你应该这么沟通:我注意到你最近做了件什么,什么事(行为),我知道你是出于好意(动机),我看出来了,你还瞒着我,我非常感激,谢谢。
虽然这份好意,没有真的起到作用,甚至对我有些不好的影响,但是我还是很感激。
坚持说,坚持说,对方也会以为,自己做这件事,就是出于善意,自己是好人(这是关键)。
然后同样出于认知协调的原因,他会修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做的事情符合善意这个冬季。这样他才能睡着觉。
你说对方是坏人,对方就会变成坏人。
你说对方是好人,对方就会变成好人。
听上去很神奇,但这就是“认知协调”的力量。
没有谁是谁的完美容器。但是我们是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彼此的整合——我们会因为彼此而改变形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情感来自共同记忆。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情和情绪共振。
4、这样,我们才能进入关系的第四个阶段:协同创作阶段。
一起去冒险,一起去拥抱不确定,互相接受短板,一起去创新,一起去创业。
建立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容纳对方。建立组织,其实就是考验你的人际容纳度。
创始人构建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就是组织能力,直接限制了一个公司能做多大的体量,切下多大的机会。
而创始人的组织能力,第一条就是人际容纳度,你能与多少人进入深度关系,你能容纳什么样的人。这就决定你的组织是丰盛的、有弹性的,还是单薄脆弱的。
创同行助力创业者,建立互联网产品及商标注册、商标转让等业务。从PC端、移动端及各大平台流量红利: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百度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头条小程序、QQ小程序中不断发现新的红利,沉淀用户,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事半功倍地获得新时代的品牌形象和沉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