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词典时,我突然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束发”和“结发”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第二个问题,“结发”和“结婚”是什么关系,是先“结发”再“结婚”还是先“结婚”再“结发”?
新华社资料图
《汉语大词典》说:“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现代汉语词典》说:“结发是束发的意思,指初成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结发:束发,古代男童长到成年时开始束发。”如此看来,好像“束发”和“结发”是一个意思,两者没什么区别。
还是先搞清楚“束发”和“结发”在古代有什么异同吧。
首先,按照《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解释,“束”字表示用外物来绑扎或连接头发,“结”字表示将头发自身盘或绾在一起,这两个字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
再来看看《礼记》的记载,“束发”是“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孔颖达解释道:“锦束发者,以锦为緫而束发也。”也就是用锦丝把头发绑扎起来。这里的“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孩子,郑玄注解《礼记》时有言:“童子,未冠之称。”由于古代男子是二十岁成年,汉代的贾谊又在《新书》里说“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而入大学的年龄下限通常是十五岁,所以“束发”当是男孩子十五岁到二十岁时采用的发式。
“结发”是从男女成年那一刻开始采用的发式,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后就能参与社会活动了,男子可以戴冠系弁,女子可以用笄簮钗,因此要将原有的束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二是“结发”标志着男女成年,可以婚配。看来“束发”和“结发”在古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古人在使用“束发”和“结发”时也极为小心,避免产生误用的情况。
“结发”还有一个含义是涉及婚姻方面的,即我们常说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专指《仪礼·士昏礼》里“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的情况。“缨”是新媳妇许嫁后用来束发的五彩丝绳,乃确定夫妻关系的信物,后来演变为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的一缕头发,合而作结,表示男女双方结为夫妻、永结同心。因此,“结发”后来也代指初婚原配的夫妻或妻子,正所谓“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其中寄寓着古人对婚姻最美好的祈福与祝愿。
当然,现代汉语中的“束发”和“结发”已经衍生出更广泛的含义,为之赋予了现代社会生活的色彩和气息。
(原标题:“束发”“结发”两相疑)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景龙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