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
嘉靖三十五年,李默死于狱中。李默原为吏部验封郎中,后因礼制事得罪兵部尚书王宪。王部长一纸劾疏,李默被贬为宁国同知,此后李默辗转于地方。不过李默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曾主持嘉靖十一年武举考试,收了一大拨门生,在那时,师生关系就是政治关系。而陆炳正是嘉靖十一年武举进士。
陆炳发迹后,李默立即由外放小官调回朝廷,任吏部左、右侍郎(侍郎即副部长)。后升任吏部尚书(尚书即部长)。明朝自正德皇帝之后,吏部再无侍郎拜尚书者。李默如此升迁,乃皇帝(陆炳)特殊照顾。
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同沈炼一样,李默也为人正派厌恶严党。他掌管吏部,人事调整可想而知。双方裂痕愈大,最后整死李默的,便是严嵩义子赵文华。
赵文华此举却是为了自己。当初,他信誓旦旦地向皇帝保证,倭寇已所剩无几,灭倭大业即将完成。但巡按御史周如斗汇报的消息全是败局。皇帝知道自己被骗,数次诘问严嵩。赵文华为求得自保,把李默抬了出来。
赵文华为表忠心,便弹劾李默大不敬。理由是李默曾为科举命题。
“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
此题简直以古非今,诽谤圣上;又把抗倭失败归咎于李默用人不当。皇帝大怒,李默罢职下狱。最终,李默死于狱中。
李默之死,彻底葬送了陆严的交情。陆炳绝不可能善罢甘休,倒严已不仅仅是徐阶的工作,陆徐达成最稳固的同盟。
赵文华用李默的血洗白了自己,却捅下了更大的篓子。他成功登上陆炳的黑名单。虽然赵文华新得圣宠,没人动得了他。可惜,他惹的人是陆炳,陆炳要让他死,他肯定活不长。
仅仅一年,赵文华罢职,死于归乡路上。他的死是否陆炳所为,我们不得而知。但赵文华的死法很有特点,可以写在此处。
“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
揉肚子把自己揉死了。。。。。。
嘉靖三十六年,噩耗再次传来,沈炼去世。
沈炼
沈炼虽遭贬,但性格依旧,常与同道中人痛骂严嵩父子。还束缚三个草人,分别起名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醉后就以此为靶射箭。
适逢蒙古来犯,明军又败。宣大总督杨顺却*百姓冒功,沈炼愤怒诘问。杨顺担心沈炼坏事,便把沈炼种种行为汇报严世藩。严世藩派御史路楷与之谋害沈炼。最终,沈炼被诬陷谋反,斩于宣府。沈炼之子沈衮、沈褒被乱棍打死。
此事,点燃了陆炳最后的怒火。
眼下,还不到和严嵩决战之时。但陆炳没有一丝犹豫,随便找个由头就处理了二人。路楷、杨顺下狱,于隆庆初年斩首。捎带着兵部尚书许论也因监管不力革职。
然而局势依然不佳,陆徐虽已结盟,倒严却并无进展。
严嵩
严嵩的罪状一抓一大把,可就是动不了他。揭发严嵩贪墨?皇帝早就知道了,根本不在乎;弹劾严嵩残害忠良,排除异己?每一件案子都得到了皇帝首肯;干脆派人潜入严府伪造证据栽赃陷害?你当皇帝是傻子,看不出来?这么做伤不了严嵩,只会害了自己。
这是陆炳和徐阶遇到的最恐怖的事情。所有的证据、奏疏、权谋在严嵩面前统统失效,现在他和徐阶能做的就是等,等到合适的时机,一击制胜。
可是偏偏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