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当我输入这个词的时候,输入法智能推荐了不离不弃和白头偕老,但实际上庄子最初说的时候,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原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翻译过来大意就是:源头的泉水干了,鱼待在地上扑腾,相互给对方吹湿气,吐泡泡湿润,不如在水资源充沛的大江大湖里自在游泳,忘记彼此。
以泉为水源的当为山涧溪流,本身水量就不大,比较容易干。
相濡以沫本为无奈之举,并不值得美化,后人的美化往往显得像在歌颂苦难,毕竟鱼本身得有充足的水才能自在。
而相忘于江湖亦非“无情”之举,过度解读一下的话可以说那属于自我实现,是一种终极追求,但正常情况鱼和鱼也不会太贴着彼此游,除了要防止被吃的小鱼构成大群抱团的情况,正常鱼类在自然状下并不会靠太近。
而后面一段话,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这个问题: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也正因为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所以平淡如白水,也正因为小人之交相濡以沫,所以甘甜如米酒。
而淡以亲,甘以绝的原因虽然可以用物极必反来解释,却依然只是浮于表面,是用一个现象去解释另一个现象。
实际上,小人之交更类似于现在所谓的酒肉朋友,无事时吃喝玩乐,缺乏思想上的共鸣和交流,遇到事情了作鸟兽散。
哪里有好处就去哪里,哪里没好处就远离哪里,有奶便是娘——这类人自然不会有什么道义上的追求,有了学识包装后就会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以利合者,必以利分”。
而君子之交更类似于思想上有共鸣,就算许久不联系,重逢时也能相谈甚欢,遇事也会尽力帮助对方。
但和小人之交不可取相比,相濡以沫本身也算不上是个负面概念。
因为泉涸与否往往并不是鱼能决定的事情。
同样,相忘于江湖也并非一个多么值得夸赞的事情,因为很多鱼生下来就在江湖,天生就可以相忘于江湖,并不需要通过“个鱼”的奋斗,从小溪游到江湖才能实现。
不过,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这两千年间,相濡以沫转变成了一个褒义词。
大概原因还是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