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初一不出门,破五不回家”。按人们的理解,大年初一至初五,肯定会出门,因为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这难道不是出门吗?
其实,古人说的:“初一不出门,破五不回家”真正的意思可不是这样的。它的意思是:大年初一,老人长辈不要出门,要坐在家里不要外出;而初五最好不要去别人家。为什么要这么说,有无道理呢?下面就和大家来聊聊。
一、初一不出门
除夕过后就是大年初一,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可以休息几天了,好好享受一下新年的气氛和快乐。
初一不出门,就是说大年初一不要外出。这里说的不出门是有所指的,并不是说初一都不能出家门。在中国的年文化中,一般来说大年初一到初三,人们都要外出去拜年,这可是必不可少的过年项目。给父母拜年,给长辈拜年,同辈相互拜年,接受小辈拜年,给红包压岁钱。这些拜年活动也是需要出门的。明明要出门,可古人为何还要说初一不出门?
所以,初一不出门,可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出门,古人认为,大年初一,家里的老人、长辈不要出门,要端坐家里,接受儿女,小辈们上门来拜年。
古人认为,家里的长辈只要在初一安坐家中,就能使家里来年福财两进。
而如果初一出门乱跑,那么就会“走财漏福”,也就是财走福漏,对家里不吉利。
因此,从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子女,小辈外出到长辈亲戚家里拜年。而家里的老人及长辈初一很少有出门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初一不出门,指的是初一最好不去邻居家或者好友家。因为初一的时候很多家庭都在自己家里祭祖,给自己的长辈拜年,一般是不去别人家的,同时也不欢迎他人到自己家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