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像月饼的地方小吃,在我们广西有人叫它糍粑,也有人叫它粿,不过度娘说粿是广东潮汕、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区传统的一类地方小食。管它呢,好吃才是重点!馅根据个人喜好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
咸粿的馅常有:芋头,萝卜,米粉,腐竹,豆角,香菇,葱,蒜,当然还有猪肉是必不可少的,猪肉可以说是咸粿的灵魂。刀工就不怎么讲究啦,米粉、腐竹捏碎,葱,蒜切成小段,其他统一切丁。小块最入味,不是吗。
将这些不算高端的食材,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炒,来将它们加工。先把腐竹和米粉分别用油爆一下起锅,再把猪肉炒出少许油之后把所有食材全放锅里一起翻炒,并加入油,盐,酱油,糖等佐料,炒致九成熟,然后上碟放凉备用。注意一定要放凉了再包,这是重点!不要问我为什么,但你要是不听,嘿嘿,等着吃夹生的米浆吧!
甜馅就省事多了,想吃甜一点的就多放糖,简单粗暴!当然想调节一下口味的话还可以加入炒过的花生或芝麻,这样吃起来是又香又甜!
皮是糯米粉跟粘米(有的地方说占米)粉按1:1并加入少许水混合搅拌,揉成一团,不要稀到烂泥一样哦!这里面的水分可不好弄出来,唯有再加米粉进去啰。传统做法是将配比好的米泡上一夜后,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沥去水后而成的,那样口感更好。不过拉磨可不仅仅是一项重体力活,还需要有技巧,可不是每个能吃三碗饭的人就能干得好的。如果是两人合作的话还要很默契,否则磨钩就会碰到放米的勺子,弄不好可能洒出来的米比倒进石磨的都多。
备好材料后就要到最考验手艺的一环了:把馅包进去。这需要经验的,没有十次八次的实战经验,想把它做得既厚薄均匀又大小一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皮太厚不好吃,太薄又容易裂开。不过这项细腻的工作一般由家庭主妇来完成:手沾点油,把鸭蛋大小的米粉团捏成碗状,放入馅,慢慢把口捏小,直至完全封闭,再整个放两手间搓几下,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了。
包好后接下来就是煎煮,这也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一步,火侯要把握好。慢火热锅,放油,下粿,倒入一小碗水,盖上锅盖,这几个动作要一气呵成,否则先放的可能会糊掉。水干后把粿翻一面,再倒入一小碗水盖上锅盖。水再次烧干后掀开锅盖,火再小一点,把粿翻煎三到四次,直至两面金黄,这样一锅香喷喷的粿就可以上盘了。隔壁小孩早已馋哭!
吃法就可以自由发挥啦,可以用碗筷,可以用手抓。用手抓的话可以边走边吃,还碗都不用洗,不过那种既烫手又不舍得丢掉的感觉也只有试过的人才能体会,那场面可能会让身边的人笑出鼻涕泡,更能吃出乐趣!
最后还是想问一下,这个像月饼一样的小吃你们叫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