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和大家唠唠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动物吃鱼,会不会和人一样被鱼刺卡住?它们又没有医生,如果被卡住,是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鱼刺这玩意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鱼有刺,有些鱼刺就特别少?
鱼刺,又叫肌间骨,听上去像是鱼的骨头,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钙化了的韧带,非要打比方,类似人的指甲和骨头的关系,虽然指甲也不软,但没人会把它当骨头的。
而一部分鱼类之所以演化出了肌间骨,是因为本身的肌肉力量不足,需要用一个东西来作为肌肉群和肌肉群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强自己的运动机能。
从这个角度说,越多刺的鱼相对越弱,在自然界生态链中处于的位置相对更偏底端(不绝对)。而从海水和淡水分类来讲,明显淡水鱼的鱼刺更多,因为海洋鱼类在演化道路上走得更远,不论是从力量还是进攻或御敌方式上,都不必依赖小小的鱼刺提供肌肉群的爆发力。
这一点,吃货们应该非常清楚,海鱼没有刺,但肌肉更柴更糙,因为力量大。河鱼刺多,但明显肉质更松嫩,因为肌肉力量小。
但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肌间骨,让多少人有了不愉快的回忆。吃得好好的,啪叽,一根刺卡住了,吞醋,咽米饭,实在不行去医院,应该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吧。
那么是否所有的动物都对鱼刺无可奈何呢?
先来谈谈哺乳类。
人类亦在此列,不妨先从我们自己谈将开去。
人类之所以“天下苦鱼刺已久”,原因就一句话——初始装备不匹配,后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升级。
从猴子开始,我们人类一直拿鱼刺没有很好的办法,因为本质上古猿类是吃素的,原来住树上,能摘到啥吃啥,饿不着就行,所以我们的初始装备,用以进食和消化的器官都是匹配野果,植物和一些小型无刺类动物的。
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中,鱼类压根就没出现在古猿的食谱上,即使到今天,同为灵长类的猴子和猩猩,也绝少绝少捕食鱼的。
但众所周知,人类后来的演化方向“跑偏了”,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开始点起了智力科技树,扩充脑容量,这时,原先的花花草草就没法提供足够的能量,需要摄入大量的蛋白质用以维持大脑的高消耗,可以合理判断,古猿从“植食”慢慢演化为“杂食”就是在这个阶段。
蛋白质就是肉嘛,人开始吃肉了。要么去打猎,要么去打鱼,比起几十只猴子拿着木棍石片吭哧吭哧去猎*陆地生物,只需要一根尖一点的树枝就能叉起来的鱼,更容易满足日常的蛋白质需求,所以按理说我们人类吃鱼,要比吃其他动物更多,更早。
那为什么仍然没有演化出配套的,强劲的进食鱼的器官和消化道呢?
因为非常不凑巧,130万年前,猴子们不仅学会了用工具,还学会了用火。
熟食能非常有效地降低咀嚼难度,原本又韧又柴的动物肌肉,用火一烤,变嫩了,嚼起来不费什么劲儿,我们的消化道自然没有理由演化得更为强韧,被鱼刺割伤刺伤也是难免的。
毕竟这是一副当初用来适应树叶果子的消化器官。
事实上,不仅是我们人类,很多哺乳类动物,都挺害怕鱼刺的。
比如,猫狗。
小时候大家都读过《小猫钓鱼》,所以潜意识中总会认为,猫是一种善于捕食鱼类的动物。
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猫吃鱼不假,但猫并不天生以鱼作为主食。换言之,猫吃鱼的习性,是给人惯出来的。
最早尝试驯化猫的古埃及人,由于依尼罗河而居,经常给猫喂一些河里捕捞上来的鱼,久而久之,猫也就养成了吃鱼捉鱼的习惯,但本质上,猫的食道和消化器官也和人类一样,并没有为鱼刺做特殊的演化机制,即使在今天,猫咪吃鱼被卡住也不是什么新闻。
所以,但凡不以鱼作为主要进食对象,是很难针对鱼刺的演化出合适的消化道的,被鱼刺卡住不足为奇。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类动物在人类不干涉的情况下,绝少会主动猎食鱼类,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担心它们。
接下去,说说那些爱吃鱼的动物。
比方,鸟类。
许多大体型的鸟类不仅爱吃鱼,并且主要食物来源就是鱼,因此它们的消化道在我们看来,显得尤其有针对性。
大家都见过企鹅吧?很萌很可爱吧?但其实它张开嘴是这样的——
看不清?凑近一点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