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与齐景公
结果命令刚下,一个喝醉的男子就把这棵树撞伤了。齐景公大怒,好啊这不是顶风作案吗?一定要“咔嚓”了他。好在男子的女儿温柔孝顺,又是个美女,苦苦哀求名臣晏婴帮忙。在晏婴的多方劝谏下,齐景公才赦免了此人,但之后再没人敢对这棵槐树不敬。
事实上,槐树在古代是非常受人推崇的树。《周礼》中说:“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思是:槐树花黄色,身份显赫的大臣才能穿黄色;槐树果实圆形(其实是串珠状),如同天道运转的规律;槐树木纹有条理,就像大臣的文采。作为臣子,若身怀槐树一样的品性,就可以位列三公。
实用性方面,国槐也相当全面。它的花过去常被用来做染料,可以把衣服染成黄色。宋代植物学家寇宗奭[shì]记载过用槐花染布的方法:用槐花煮水,沸腾即可染色。干燥了的花蕾(人称槐米)和果荚可以入药。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吃过槐树叶,还写诗《槐叶冷淘》记录下来。所谓冷淘就是过水凉面,槐叶冷淘就是用槐树叶来榨汁和面,绿绿的看起来比较清凉。这种吃法,听说一直持续到明代。
不过,吃槐树叶其实挺危险的。据《中国有毒植物》记载,国槐的“花、叶、茎皮和荚果均有毒。”所幸国槐毒性不强,否则,我们的诗圣很可能少出不少佳作。
可是,槐花一直是中国人口中的美食啊,怎么没听说过中毒事件呢?这就要提到另一种槐树——刺槐了。我们吃的槐花,都是刺槐的花,和国槐没有关系。
这才是人们口中的美食——刺槐花。
关于刺槐有个故事。传说在安徽凤阳,有好几棵700多岁的古刺槐树,是当年朱元璋造反的时候亲手栽的。因为那时老百姓没有饭吃,所以还是反贼的明太祖就种下槐树,让大家摘槐花来充饥。
故事讲得有模有样,但稍有植物学常识的人就知道这个淡扯得有点大。刺槐又叫洋槐,原产于北美洲,大概18世纪末才从欧洲传入我国。
国槐和刺槐的区别主要有4点:首先是花不同,国槐夏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像个宝塔支棱着),没什么香味,还有毒;刺槐春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一串串地挂着),花香浓郁,好吃,酿槐花蜜的就是它。